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
教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黄海大战
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
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
,接着,又发动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
2、经过:1894年9月,中国
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
,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
,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四艘日舰包围
,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但要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
”号撞去。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
1、背景:黄海大战后,日本海军进攻
,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就夹击
。威海卫是
的基地,结果,
全军覆没
。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年,中国
和日本首相
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清政府割
、
、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允许日本在中国
;增辟
等。
3、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材料分析题:(分析题目,体会邓世昌的爱国精神)
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指谁?他的官职?
邓世昌。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2)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1894年的黄海战役
(3)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北洋舰队
(4)上述材料中“壮海军威”是指的什么事?
是称赞邓世昌。因为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激战,在弹药将尽时,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5)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怎么做?
就义,为国捐躯,死如泰山之重;求生,留得青山在,再抗日寇。
(6)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探究2:
甲午中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出示材料:
材料1: 甲午中日战争中,礼部侍郎志锐上书说:“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痛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张,贪婪不已,一误再误,则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材料2: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小组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志锐在上书中对中国清政府和日本分别持怎样的看法?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志锐对日的主张是什么?
3、志锐对日本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用甲午战争的有关史实证明你的判断。
4、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说明《马关条约》已签订,台湾已割给日本。)
5、“颐和园又搭天棚”,做什么?
(颐和园在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6、综合有关材料,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师生归纳: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清政府的妥协退让、腐败无能、避战保船政策最终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探究3: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
同桌合作,完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对比: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
2、逐条分析,升华认知:
(学生体会《马关条约》的签订,如何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建立了基地。
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反思总结
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
谈一谈: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勿忘国耻,珍惜今天,为明天祖国的腾飞而努力)
板书设计: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六要素):
1、原因:
2、双方、时间:
3、经过:
4、结果、影响
:
二、《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
2、双方代表:
3、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4、影响:
(四)达标反馈
一、精挑细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
A、慈禧太后
B、
光绪帝
C、
咸丰帝
D
、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
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
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李鸿章
C
、慈禧太后
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B、(1)(2)(4)
C
、(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8、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9、《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二、材料解析题: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再次提升:《助学》达标训练
教后反思:本节课《马关条约》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充分利用下列方法使学生理解并巩固这个难点:(一)列表法: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记忆和每一项内容的影响,可以与前面学习过的《南京条约》进行对照列表,通过对照列表比较记忆,记忆的会更加准确和牢固。
(二)分析、比较法: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逐条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