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八课
辛亥革命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性质;表述武昌起义的经过、结果;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识记革命团体的建立情况,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从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众多仁人志士中杰出的代表。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孙中山的伟大足迹,学习掌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感知他伟人的风范。
(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助学34页预习笔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
1、介绍孙中山(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孙中山)
简要介绍孙中山,突出他在国难深重时胸怀大志,一心救国。
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实现民族的完全独立个国家的富强。)
为了实现他的远大理想和志向,他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2、创建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多媒体展示)
(1)兴中会的创建(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基本的知识点)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目标: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列出20世纪初全国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说明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2)
同盟会的创建(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基本的知识点,多媒体展示)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在《民报》创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展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
把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对应起来,重点解释三民主义,加深学生对革命纲领的理解。
有了完整的革命纲领作为指导,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去实现革命的目标。从1895年到1911年先后组织十多次起义,结果是失败,失败再失败,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惟有牺牲多壮志,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继续前进,愈挫弥坚,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二)、愈挫弥坚
成就伟业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闻报道:假如回到100年前的中国,你是一名新闻记者。请你向世人报道武昌起义事件。(分组准备,老师提示新闻报道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
武昌起义(时间、地点、结果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于是,这些独立的省的代表齐聚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多媒体呈现孙中山大总统像和总统宣誓誓词)
向学生强调: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对于这样的千秋功业,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三)、千秋功业、任人评说
抛出观点: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认为呢?(让学生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之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三段材料进行知识拓展,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的理解,全面评价辛亥革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综合概括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元,……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三:
时局的剧烈动荡,使上海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少新奇的景观。一是各个商家自动把挂在道路两旁的市招布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全席”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全席”。另一奇观就是剪辫子运动。那时候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上海市政厅的晓谕告示:“自汉起义,各省响应,凡我同胞,一律剪辫,除去胡尾,重整汉室。”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多媒体展示)
政治上: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经济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社会习俗上:促使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进一步分析意义,得出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孙中山先生倾其毕生心血,为振兴中华民族而不断奋斗着。如今,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四)、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教师总结语:100年前,武昌起义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00年后,新时代一直还在路上坚定的前行。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师小结,提炼升华(多媒体展示)
准
备
高
潮
结
果
意
义
成立团体和政党
1894
兴中会
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05 中国同盟会
创办机关刊物
《民报》
提出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三、板书设计:
第八课
辛亥革命
(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背景)
(二)、愈挫弥坚、成就伟业(经过、结果)
(三)、千秋功业、任人评说(评价)
(四)、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随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一、选择题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强学会
D.
同盟会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在
A.南京
B.东京
C.北京
D.上海
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
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
新青年》
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5、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
(1)民主
(2)民族
(3)民生
(4)民权
A、(1)(2)(3) B、(2(3)(4)
C、(1)(3)(4)
D、(1)(2)(4)
6、武昌起义发生于(
)
A、1911年
B、1910年
C、1912年
D、
1913年
7、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
A、1911年
B
、
1910年
C、
1912年
D、
1913年
8、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的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梁启超
9、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
)
A
、
袁世凯
B、左宗棠
C、宋教仁
D
、
段祺瑞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这已成共识。但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并非易事。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充分,教师代讲的还是太多。其次,语言缺乏感染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节课还需要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希望通过反思能促进我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