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具
多媒
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台儿庄小唱》http://v./v_show/id_XMTI2MjgyODE2.html
播放台儿庄古城解说词(部分)
下面是第三展区“聚焦中的古城”,主要介绍台儿庄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卖点”,即唯一性。
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战争遗存最多的二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2处人造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是千里运河沿线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于2009年12月17日设立,是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受到国家部分领导人和省部委领导的关心支持,台湾主要政党领导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极大促进了古城重建的顺利实施。
教师:同学们,通过歌曲和视频美丽的台儿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
名城和纪念二战的一座古城而闻名于世,那么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这场战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内容——血肉筑长城。
[板书]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说明:利用歌曲和导游词导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地位,同时通过台儿庄古城这个现实和历史的联系,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浴血奋战——三次战役
教师:把学生分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三个学习小组,各组同学
根据书中文字、图片、史料以及相关资料,准备本组研究的专题,进行知识的有效整
合。
1.平型关大捷
教师:同学们请看挂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略)从中找出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
的军事行动。然后看课本P79第一段的描述。
出示图片
教师: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而进行的一次伏击
战。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火车两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这是八路军出师以
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教师:同学们,从我刚才讲述的平型关大捷中,你们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甲: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它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
乙: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丙: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提高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威望。
。。。。。。
教师:继八路军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后,李宗仁在1938年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又一次大的
军事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台儿庄战役
出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看课本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内容。对整个战役
有一个大致了解。
教师:请同学们复述台儿庄战役的过程。
[学生复述]
教师: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地理知识,再参照“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
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来猜想日军的战略意图。日军的作战意图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
州的门户。(接着,播放有关这场战役的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动态画面,了解和感受
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讲一讲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人奋起反击的表现。真正理
解“血肉筑长城”的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叙述,说出台儿庄战役的主要特点。
学生: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讲述和结合过去所学知识,讨论一下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胜利
的原因。
学生:甲: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乙:李宗仁的得力指挥。
......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战役胜利的关键一环。台儿庄保卫战的胜利是在国共合作建立民
族统一战线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对其尽力进行支援和配合。
教师:同学们,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
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板书]3、百团大战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教师:请同学们先看“百团大战”目下的第一段内容。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日本侵
华方针的改变。
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当时的主要抗日根据
地有:
[投影显示]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教师:经过一年的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到1938
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日本不得不基本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
则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而把主要兵力放在了进攻共产党领导
的敌后战场上,因此,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
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
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教师:请同学们看P80小字内容里关于“囚笼”政策的含义。
[板书](2)“囚笼”政策和百团大战
教师:什么叫“囚笼”政策?
学生:日军在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时,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封锁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
路和公路,把根据地包围起来,这就叫“囚笼”政策。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百团大战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①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②时间:1940年8月开始。③规模:一百多个团,两
千多公里长的战线。④指挥员:彭德怀。⑤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
据点。⑥特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教师:下面我们结合“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来看一下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
[投影显示]
教师: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甲: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地打
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嚣张气焰。
乙: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振奋了抗日士气。
丙: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锻炼了部队。
丁:给国民党的投降、妥协活动以沉重打击。
......
教师: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这三次战役。出示图片
说明:此举目的在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系统,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二、英明抉择——中共七大
教师: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在中国人民面前明显展示着两条道路、
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一个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即光明的道路,
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光明的前途;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旧中国,
即黑暗的道路、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及黑暗的前途。这两个中国之命运和前途进行着激
烈的斗争。中共“七大”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板书]三、中共七大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叙述和我刚才讲解,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学生:抗战胜利前夕,中国面临两种前途。
教师:由此可推知,中共七大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
学生: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
教师:“七大”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中共七大提出了中国的两个前途问题,要争取光明的前途。从党制定的政治路线中可
以看得出来。
教师:请把其思路讲清楚。
学生:①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
国人民→③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学生:甲: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它的召开必然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乙:为将来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基础。
丙:中共七大给党和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必胜的信心。
教师:总之,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终奏凯歌——抗战胜利
教师:中共七大召开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也迅速接近尾
声。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完全胜利。
[板书]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83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①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
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给日本以很大震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的关东军予以
歼灭性打击;同时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④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教师:中国经过八年抗战才取得胜利,八年是个多么漫长的岁月啊!中国的军人冒着随时牺
牲的危险,老百姓过了8年的艰苦日子,正是由于军民的惊人毅力,筑起了一条血肉
长城抵御侵略,才致使日本最终宣告投降。而美苏则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教师:日本投降,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那么被日军侵略的领土是不是该归还了呢?
学生:应该。
教师:因此被日本侵略了的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出示台湾光复照片
教师:台湾是在哪一年什么条约上被日本割占的?离开了祖国多久呢?
学生:1895年,《马关条约》,50年。
教师:可以说,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台湾的光复。
出示图片
教师:下面大家看图片,思考一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出示图片
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屈原正确,因为在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的打击下才是日本投降的。
乙:苏武正确,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情况下,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丙:蒋干正确,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战,起了主要作用。
丁:毛遂正确,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带领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击
日军的中流砥柱。
......
教师:以上谜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其结果可归纳为:
出示图片
说明: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总结: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四、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出示图片。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筑成了血肉长城,抵抗
外敌。而在这血与肉的搏斗中,又以我们课本上的三次战役为典型,终于经过了全民
族的浴血奋战,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而在战争胜利前夕,为了找寻中国的光明前
途,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了中国要建立怎么样的国家。
但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是不是就一片美好了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
容。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伤痛是绝对不能忘记的--------
板书设计:
测验题目一:
说一下,台湾历史上有几次与祖国分离,又是怎样收复的?
2、近代史上,日本曾经发动两次侵华战争,是哪两次?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测验题目二:
做《助学》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针对内容含量大的特点,我重点划分为三部分处理。第一,三次战役即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我想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加强记忆其各自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队、意义。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感觉容易,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理清三次战役的特点,分清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战例,初步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军民共同抗战的道理。第二部分为中共七大的召开,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处理方法为师生互动介绍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老师只是辅助介绍中共在抗战胜利前夕,高瞻远瞩,为抗战胜利及胜利后中国走何道路的问题做了准备。第三部分是处理抗战胜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谜语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让学生分组理解“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然后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组抗战。之后点拨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课堂小结时,采用承上启下的方式总结这一课,同时结合现实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并结合当前钓鱼岛的形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升华。
教法上,尽量让学生多动口、动脑、动手,积极准备,多参与活动,小组活动等等。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分组讨论,教师需要参与,不能很好的把握讨论的进程和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认真的加强研究,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浴血奋战——三次战役
英明抉择——中共七大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终奏凯歌——抗战胜利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
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经过;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中国抗战获得胜利的基本史实。
2、要求学生在导致中国抗战胜利的众多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培养能够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战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台儿庄一系列图片。
教师:今天的台儿庄是著名的运河古城,红色旅游胜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记载了李宗仁将军伟大的抗日事迹。台儿庄,在抗日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场面。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一、一寸河山一寸血
师:随着日军的一步步侵略,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发出了抗战的吼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几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
生:出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平型关战斗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以八路军一一五师指战员的身份,介绍了发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师:补充指出这同时也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生: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概况。
生:小组表演课本剧《台儿庄敢死队》
旁白:台儿庄地区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对阵地的争夺战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日军为了
攻下这一地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了密集的炮弹,每日达六七千发之多,炮轰之后,
日军又以坦克为先导,向庄内猛冲。而我军既无坦克,又无对付坦克的平射炮,我们凭什么
和他们战斗,守卫台儿庄城的三十一师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是日午后,日军凭借炮火优势,已攻入台儿庄城内,台儿庄形势危急。)
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面对着他的士兵:兄弟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
时。小鬼子已经攻进来了,我们怎么办?作为一名军人,面对入室豺狼,此刻我们就应该用
手中武器来回答!
士兵一起高呼:保家卫国,拼死也要夺回阵地。把小日本打回老家去。
池师长:不怕死的,有骨气的跟我冲。(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踊跃报名)
池峰城:好样的,不愧是我池峰城的兵,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
战士1: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隶!
战士2:要钱干什么?去了就没想着回来,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猖
狂!
旁白:(配《大刀进行曲》):乘着夜色,敢死队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
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
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
而这只不过是台儿庄战役这幕大剧中的普通一幕。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中国军人的英勇杀敌,
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来之不易。(简要归纳台儿庄战役)
过渡:同学们,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与此同时,
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在不断地开辟,有力配合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抗
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百团大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
生的。请同学们先看"百团大战”一目内容。
生:从1939年的夏天开始,小日本仗着交通线,对华北地区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大肆挖沟筑堡,建立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妄图困死咱们华北的抗日军民。
为了打破小日本的"囚笼政策",改善华北态势,八路军决定抓住1940年夏季扫荡后华北日军兵力分散、呼应困难的时机,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也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在1940年7月22日,战斗打响了,在彭德怀指挥下,主要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对敌人的交通实施总破坏。一般都是在凌晨的时候,趁敌人疏于防范之机,潜伏在路边的就用铁锹、洋镐等工具将敌人的铁轨拧成麻花状,连日军主要的运输公路,也被挖得像蜂窝一样。为了防止日军援军赶来,开始歼灭负隅顽的抗小日本。
冲锋号一吹,尖兵排的战士端着刺刀,踩着遍地日军的尸体冲杀过去。……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他流利、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百团大战那段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士气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通过该同学的讲述,结合书中相关部分,谁能概述一下百团大战的主要内容。
生:简单明确的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目标、意义)
师:出示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师生共同总结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
用血肉之躯筑抗日长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概况
意义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过渡:1945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到中共七大的会场去看一看。
二、未雨绸缪求光明
师:
1945年,抗战形势 向着有利于中国的形势发展,中国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一个政府?它的统治是否让人民大众满意?中国共产党此时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它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生: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党政府,它领导中国军民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做出了很大贡献,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将领,比如: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还有一批为国家独立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普通士兵。
教师:国民党在四大家族的统治下,越来越腐败。四大家族聚敛财富,民怨沸腾,已经逐渐失去了民心。与此相反,共产党在抗战中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发动老百姓,打日本鬼子,开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生:国民党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召开了国民党六大,共产党此时也迅速做出了反映,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生: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重要报告,指出: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在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生:这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师:同学们对中共七大的介绍非常全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和它的对内统治政策一分为二的看,并且指出了民心向背的转化问题。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用心去思考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初步具有了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发扬这种学习方法和精神。
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渴盼已久的胜利。
三、王师北定中原时
师: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生: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生: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战略大反攻的命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
生:……
师:同学们从人心向背、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际友人的支援、美苏的对日作战等方面阐述了抗战胜利的原因。与此同时,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经受了空前灾难的考验和战火的洗礼,浴后重生,实现了独立和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起点。
板书设计:
测验题目一: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各报社记者参加酒会,有人以“抗战胜利的原因”为谜题,谜底“打中国古代人物之一”。有人猜屈原,有人猜苏武,有人猜蒋干,有人猜共工。
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原因的看法。
测验题目二:
做《助学》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在充分分析课题地位和课前收集资料、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丰富的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对“浴血奋战的三场战役”采取不同的导入:平型关大捷采取战争形势图讲解;台儿庄战役采取学生表演的方式;百团大战则采取学生简介。而另一重点“抗战的胜利”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包括学困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如毛遂自荐回答问题、叫未举手的学生上讲台等,体现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及时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了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没有的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关注全体学生仍是在以后教育教学中的重点。
一、一寸河山一寸血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二、未雨绸缪求光明
三、王师北定中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