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运用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地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教学难点
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视频、地形图、人物图像等)
教学过程
四环节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检测反馈】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我们今天共同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第18课
战略大决战第一幕
黎明前的曙光通过刚才的视频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大家来回答下列问题:1、国民党蒋介石撕毁的和平协定是怎样签定的 2、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什么?3、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事件是什么?那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现在我们来共同比较一下经过两年的战争,国共双方的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表格(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和1948年7月国共力量对比表
)
通过对比,说明两年来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力量不断壮大。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机会来了——(引入第二幕)第二幕
疆场决一雌雄(课件出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关于辽沈战役播放一段视频(攻打锦州),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并回答相关的问题;2、对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分别回答相关的问题。
(课件分别出示两大战役的战况简表)
(1)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请结合课文,以具体史实说明。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北平能够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3)小结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并完成96页“练一练”战役名称起止时间共计歼敌人数历史意义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1948.11~1949.1平津战役1948.11~1949.1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即将灭亡之际,要求再次和平谈判。国共双方进行了北平和谈,制定了和平协议。你认为蒋介石是真的希望和平吗?(不可能,真正目的是想“划江而治”、东山再起.).所以国民党代表在蒋介石的“遥控”下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大家想想他们的拒绝签字会带来什么后果?以此引入第三幕——第三幕
解放军占南京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播放视频:渡江战役片段)视频播放后,课件打出“渡江战役的命令”要求学生据视频得到的信息回答问题:命令下达后的作战目标、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时间、战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宣告:
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灭亡!)(课件打出开国大典的图片)介绍:这是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课堂总结:对于本课的学习,我们作一个总结(齐读)辽沈淮海平津战,中共正确民支前。东北华北大解放,歼灭敌人150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课堂大练兵: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又了解到哪些新的知识点呢?我们共同做个小检测:5个基础选择题(略)和一个能力讨论题论一论: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提示国共两方面:共产党方面: 中共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作战方针正确;
解放军英勇善战;
民心所向:
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的利益;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
的内战不得人心; 政治孤立、经济崩溃、
指挥不当、军队厌战
认真观看思考、回答:1、重庆谈判时签订的2、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认真观看思考回答:共产党力量增强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分析表格合作讨论认真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阅读小字观看图片快速完成表格讨论分析回答:中共发动了渡江战役大声齐读积极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欣赏图片大声齐读举手抢答选择题;分析讨论回答:得民心者得天下
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温故知新培养学生阅读和对比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直观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直观记忆激发爱国之情加强识记系统识记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掌握情况激发爱国之情整合记忆
【教后反思】
首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第二,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三大战役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设计了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仅仅三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采取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的学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不足:第一:处理三大战役用时过多,使得讨论的问题显得有点仓促;
第二:对于个别知识没有做横向联系;
第三: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综上所述,本节课力图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的表象阶段,培养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评历史优秀教案评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增强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倾听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攻占南京。
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怎样攻占南京的?国民党又是怎样垮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一篇:运筹帷幄
教师:内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消灭了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引导学生结合大屏幕:敌我力量对比表,及一段材料。)
第二篇:疆场搏弈
三大战役
首先引导学生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三大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把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先全面看书,后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提示: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要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争经过、历史意义等方面解说。
(布置学生阅读92——95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播放视频《辽沈战役》,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视频讲解辽沈战役。先由第一组的同学选代表讲解辽沈战役。教师引导学生把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在课本上做标记,然后点拨释疑。
然后分别由学生讲解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教师:
1、学生根据93页《三大战役示意图》,通过认识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3、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小组合作学习)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4、完成96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教师: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继续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接下来,便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渡江战役。
第三篇
一统天下
教师播放《渡江战役》视频,引导学生观看。
然后结合渡江战役示意图了解渡江战役。
1、学生阅读95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
教师引导学生从从民心所向、军队士气、指挥等方面考虑。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师总结: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命运已掌握在人民自己手里,新中国将如东方升起的太阳,光焰普照大地。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
学
设
计
枣庄十五中
张兴磊
20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