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9 21:14:39

文档简介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基础与能力:了解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掌握魏源的《海国图志》;掌握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魏源等四位历史人物的学习,找出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有的政治、经济
结构逐渐被打破,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他们
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示: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教师: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特别是魏源的“师夷长技
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我
们首先进入第一篇的学习:
展示:
第一篇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魏源
教师:魏源生活在什么时期,有哪些重要贡献?
指导学生看书113页最后一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生活时代:
②思想主张:
③代表作:
目的:
教师: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人的长处,克敌制胜的,他
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
研究现实问题。他的主张后来被哪一运动学习?(洋务运动)
教师:在西学热潮中,严复的贡献最大。
严复
指导学生看书114页,标记。
①生活时代:
②思想主张:
③代表作:
主要内容:
④影响:
教师: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译《天演论》的特点不在于简
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发挥,用进化论观察人类社会,以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社会
的需要。
思考:用史实说明人类社会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替)
教师:在魏源和严复思想的影响下,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这种思想的实践者,怀抱报
国之志,学成归国,为国家走向独立富强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詹天佑和侯德榜就
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展示:
第二篇
近代科技之星——詹天佑和侯德榜
詹天佑
教师:詹天佑被誉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工程之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指导学生看书112页第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主要成就:
②时间:
③地位:
教师: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
展示:
思考:京张铁路工程难度极大,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尽是悬崖峭壁,坡度很大。在施工中,詹天佑采取了哪些特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
展示:
总结:詹天佑首先,实地勘察,选定一条最佳的线路。其次,敢于创新,在险要地段设计出
“人”字形走向的路轨。第三,加快进度,采用
“竖井施工法”
开凿隧道。
教师: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胜利竣工,比预计提前了两年。一些欧美工程师在参观了京
张铁路全线工程后,对工程的高质量、高速度称赞不已,十分钦佩。它的建成,显示
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
思考:詹天佑身上具备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师: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
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是被称为“国宝”
的侯德榜。
2、侯德榜
①主要成就:
②作用:
展示:
侯氏制碱法:1939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将纯碱厂和合成氨厂联合起来,同
时生产出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种制碱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思考:侯德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成功的共同原因。
(提示: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列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向西方学习等。)
探究: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位名人的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
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
路干线;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诸于世,打破欧美强国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侯氏制
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魏源的“师夷长技”的主张被洋务运动实践,对中国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
于今”
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他们这种为救
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
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测验题目一:
讲述詹天佑的小故事。
知识拓展:
竖井施工法是指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詹天佑研究出“竖井施工法”,即从隧道中点
的山顶上凿出一个竖井,再从井下向两侧开凿。这样就有四个工作面同时作业,既缩短了
工期,又能防止凿偏。
测验题目二:完成历史助学。
教学反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凸显这一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先讲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和严复,然后讲述科学家的代表詹天佑和严复。本课的内容比较严谨,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首先强调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自学,然后抛出思考题,结合图文进行解决,既形象又直观,效果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家的主张提出的背景,有必要涉及一些,便于学生理解。
特色之处:
分层次学习思想家和科学家,重点、侧重点分明。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五环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具:多媒体
解读课标: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认识并学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能力:挖掘教材比较概括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情感:学习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詹天佑、侯德榜主要成就。
2、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和严复译著《天演论》。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要思想。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展示图片:纪念京张铁路肇建百年邮票。
同学们,这是纪念京张铁路创建百年邮票,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图片中人物是谁 (詹天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有课文《詹天佑》,学生能知道)。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条铁路在今天来看,不算什么,但在10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开通,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在这里我们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像詹天佑那样的爱国知识分子不惧困难,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探究一下近代知识分子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赶超世界潮流而做出的努力。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通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小组相互讨论完成。
1、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
姓名

主要成就
优秀品质(具体表现)
詹天佑
侯德榜
2、比较近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
姓名
时代
主要成就
思想特色
优秀品质(具体表现)
学习西方背景
魏源
严复
3、思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三、教师引领
合作探究
第一篇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燕山铁龙振国威
展示:
材料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材料二、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京张铁路青龙桥处的一座詹天佑铜像。
【思考】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修建这条铁路有何创新?这条铁路的完成有何意义?
教师: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他克服了下列困难:资金不足,机器短缺、地形复杂、技术力量薄弱。
【想一想】在居庸关和八达岭处每千米升高33米,当时世界上火车只能爬每千米升高25米的坡。当时外国人就说,修这样铁路的中国人还没有出生呢?假如让你设计八达岭这段山高坡陡的铁路你会如何设计?
教师:詹天佑借鉴美国高山地区铁路设计,设计出了用“长度”换“高度”的
“人字形”铁路,以缓解坡度。
【想一想、画一画】“人”字形轨道如何上坡?
展示:京张铁路“人’字形车道上坡图示(点击http://21世纪教育网/u78/v_NjEzNjAzNTU.html
)播放视频。(说明:两车头前拉后推)
【讨论】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身上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师总结:(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2)强列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3)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
第二篇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侯氏制碱世界惊
教师: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展示图片:
学生:讲述侯德榜的主要成就和成就取得的背景。
教师:19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列强垄断了纯碱出口,许多中国的民族工业被迫停产。在此困难背景下,侯德榜曾深沉地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带着这股韧劲和爱国之心,经过刻苦钻研终于研制出纯碱。撰写了《纯碱》一书,将制碱技术公之于世,打破了欧美强国对碱业的垄断,其“侯氏制碱法”享誉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被誉为中国制碱工业之父。
【小组讨论】侯德榜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在他身上体现出了那些优秀品质
教师总结:
1、崇高的爱国精神;
2、良好的刻苦钻研道德品质;
3、敢于挑战外国垄断,不惧困难的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万里惊看海外文
教师:同学们,法国有个拿破仑,他很形象地说中国是只沉睡的雄狮。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睡狮总有醒来的时候。那么,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这只睡狮慢慢醒来,并发出怒吼的自求解放的历史。中华民族已睁开了那一双历史的眼睛。现在,我们就了解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之一魏源。
展示:(图的内容为魏源和《海国图志》一百卷封面)
展示:是书何以作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说明:这是魏源《海国图志》序言中一句话。
【想一想】上述这段话出自谁的哪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写这部作品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
阅读教材回答:魏源的思想观点有哪些?
教师总结:1、主张设工厂、造轮船枪炮,办民用工业;
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3、反对闭关锁国,批判把西方技术视为“奇技淫巧”愚昧言论;
4、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教师:《海国图志》成书后,由于清政府封建官僚的打压没有传播开来,后传入日本而流行,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是个历史的悲剧。正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展示: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教师:魏源的历史贡献在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果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广大,他编篡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可以说魏源是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
第四篇、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严复——文章光气长垂虹
同学们,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他也是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
展示:严复和《赫胥黎天演论》
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找出有关严复的信息:生活时代、主要成就、作品中的主要观点,把它列出来。
  教师归纳:①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翻译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是《天演论》。
  ③《天演论》强化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
④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议一议】从严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着手,谈谈当前改革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与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学以致用。
【动脑筋】“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讨论】魏源和严复二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总结:崇高的爱国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等。
【畅所欲言】你认为魏源和严复的观点,哪一个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指导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畅所欲言)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设计意图: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与思考社会,以史为鉴。
【活动探究】
提炼总结
升华认识
【畅所欲言】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取得成功的相同点除崇高的爱国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等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你有何感想?
归纳:【其它】如,向西方学习(因为西方文化先进);向先进学习(谁先进就向谁学习)。
【感想】如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灵魂。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给学生一个科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明白,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代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有识之士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这些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才能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他们那种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化作我们奋发学习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检测达标
巩固提高
(一)阅读下面材料: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请回答:
(1)作者为什么要编写《海国图志》?
(2)《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4)“师夷长技”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5)上述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什么人的思想?
(二)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的工程名称是什么?
(2)它的设计者是谁?
(3)试举出设计者的一项创造性设计。
(4)从他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的要求,把本课设计为四个篇章,科学技术和思想各两篇。第一篇“魏源:修京张铁路——燕山铁龙振国威”,通过小组探究和设计体验“画一画人字形铁路的创新设计”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在当时那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修建京张铁路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等,进一步体会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的意义和“燕山铁龙振国威”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第二篇“侯德榜: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世界惊”,认识体会侯德榜不惧困难刻苦钻研,研制出纯碱的进取、创新、爱国精神。“侯氏制碱世界惊”确立了侯德榜在世界制碱业的权威。第三篇“魏源:《海国图志》——万里惊看海外文”,重点放在“悉夷、师夷、制夷”先进文化学习上,让学生认识到《海国图志》让中国人“万里惊看海外文”,打开了中国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增加了《海国图志》当时在国内地主阶级没有重视,反而在日本广泛流传,“墙里开花墙外香”,使日本走上了了明治维新的道路实现了国家富强,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只有懂得尊重思想,才能增强民族的力量”。第四篇“严复:《天演论》
——文章光气长垂虹”,通过议一议、动脑筋等强化“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与时俱进的社会进步思想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两大科学观点使《天演论》“文章光气长垂虹”,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部分设计了一个探究“四位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因和你的感想”,意在培养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创新、顽强意志等优秀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向先进学习的正确价值导向。本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比较流畅,活动设计比较科学,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动脑筋、画一画”等活动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效果。但在林则徐和魏源二人在放眼看世界的材料延伸上不足,有些缺憾。
青龙桥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车的情形景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人字形路轨,这是谁设计的?
过渡: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觉醒篇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展示:
教师:西方各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国力不断强大。而清朝自大,闭关锁国,腐败无能,经济势力贫弱,自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问题:
你能说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说明:
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代表人物是哪些?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
教师:阅读课文,总结魏源的主要事迹。
展示:
教师:1、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成就是什么?
2、次书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指什么?编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何义?
说明:图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教师:他的思想在近代化的探索中的哪一事件中得以实践?我们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总结:魏源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越出国门,指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也波及到了日本。
教师:通过对魏源的学习,你能说说的优秀品质吗?
过渡: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这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的观点,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但他们起到了开一代先河的作用。以后的向西方学习,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发展的。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至此,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
二、启蒙思想家严复
教师:阅读课文,概括严复事迹成就。
展示:图片
教师:严复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成就是什么?有什么观点?
讨论;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严复的观点有何影响?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总结:
严复把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理论移植在社会政治上,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变法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看维新变法时维新派的观点与顽固派的观点的区别来理解《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的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在魏源的“师夷长技”的影响下,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这种思想的实践者,怀抱报国之志,学艺归国,为国家走向独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詹天佑和侯德榜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辉煌篇
————铁路和制碱
展示:材料一
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的第一批赴美幼童,后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1881年学成回国,被往福州水师学堂任驾驶。在中法战争中,他与战友英勇沉着地对抗法舰,获得人们称赞。
材料二
“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教师:洋务运动时派学生出国的目的是什么?你怎样认为詹天佑学成回国的举动
教师:看课文说说詹天佑克服了哪些困难?他取得了什么成就 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1、京张铁路的特点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2、从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能感悟到他有哪些优秀品质
总结: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他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写下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光辉的历史。
过渡:
中国近代科技者,还有一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杰出成就,被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展示:图片
教师:结合教材,说说侯德榜的成就和优秀品质。
总结:本课介绍了四位近代杰出人物,他们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除了思想家、科学家以外,中国的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感悟篇
————科技水平有限
教师:目前我们学习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科技的有关
就,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内战频仍、外敌入侵、统治者轻视科技、社会经济落后等因素,使近代中国缺乏有利的社会条件,从而制约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科技救国”思潮的推动、詹天佑等科技工作者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并加以创新、洋务运动引进外国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引进、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虽然出现了“侯式制碱法”等一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这说明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决于有利的社会环境,更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
板书设计:
第20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觉醒篇——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辉煌篇——铁路和制碱
感悟篇——科技水平有限
检测题目一:
1、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是(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2、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士大夫,除林则徐外,还有(

A严复
B魏源
C
赫胥黎
D康有为
3、比较魏源和严复,两人的相同之处有(

⑴都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的战争
⑵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
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都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⑵⑶⑸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出自魏源《海国图志》
(1)作者为什么要编《海国图志》?
(2)《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4)魏源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
检测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四个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结合起来有些困难,思考在三,最后把此课分为三个篇章。即觉醒篇、辉煌篇和感悟篇,其实后一篇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情况的分析,是否恰当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想通过文中的材料和图片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锻炼学生的总结事件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