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课标表述: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掌握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
通过对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就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提炼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反对落后迷信;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3秒,但是60多年来他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
中华儿女。大家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
教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的洪流
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
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1949年新中
国建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国歌。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
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
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22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黑暗传奇-------新式教育的开端
1.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看一看洋务派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
外交人才为宗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
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百日维新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教师:洋务派和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新式学堂?
学生: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说明:联系旧知识,弄清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掌握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是——
学生: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于是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了
学习西方、改革教育的主张。
教师: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成果如何?
学生:戊戌政变后,维新运动失败。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它的创办表明近代教育改革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考
八股文。
教师:这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危害?
学生: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
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教师:后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由于科举考试的弊端,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
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
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说明:帮助学生学会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看新式教育的开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2.新式教育的开端
学生:(1)创办京师大学堂
(2)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3)废除科举制度
教师:为什么不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开始呢
学生: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其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是权宜
之计,不是从体制上变革,因此,不能算真正的新式教育。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奏定学堂章程》的特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生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
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
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奏定学堂章
程》颁行的第二年,科举制废除。
教师:由此可知,新式教育的开端包含有三个内容:
[板书]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科举制的废除
教师:至此,迫于形势的压力,黑暗的晚清政府在帝国主义打击下,终于艰难地迈出了中国
近代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可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一个自我改变的奇迹。在中
国近代,除了教育体制的变化外,文化方面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文学和艺术。特别是五
四运动以后,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在文化方面又有哪些成就呢?下
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二、光明使者---------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家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把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列表归纳。
出示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类别
人物
代表作品
文学
艺术
绘画
音乐
学生:看书……归纳……
(教师等学生归纳完毕后,用投影打出样表。以便学生对照查漏补缺)
类别
人物
代表作品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 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艺术
绘画
徐悲鸿
《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说明:利用表格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以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教师:下面我们对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先看鲁迅。出示鲁迅的相关图片:
教师:鲁迅在1918年5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青年》上第一篇白话文小
说。它以特有的深刻性彻底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性质,发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的
“救救孩子”的呼声。《孔乙己》塑造的是一个被封建文化所毒害的迂腐而麻木的知识分
子形象;鲁迅1927年到上海,在白色恐怖中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左联”领导
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主编多种文艺刊物,以杂文为武器顽强战斗,团结、指导和培养
了大批革命作家,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病
逝于上海。著译近1000万字,有多种本《鲁迅全集》。毛泽东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
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教师:郭沫若的历史剧时代性也很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等作品。出示图片
《屈原》为五幕史剧,写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遭南后郑袖等
的陷害,楚怀王对秦妥协投降,下令囚禁屈原。剧本意在揭露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
外丧权辱国,对内迫害抗日志士的罪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徐悲鸿画的马”。线条简洁明快,生动准确,个个傲骨嶙峋,
深沉浑厚是徐悲鸿画的马的特点。那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还有哪些呢?这些
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徐悲鸿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炼明快,富有生气,融
汇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徐悲鸿画的奔马。从中体会他的绘画技巧和精神。
教师出示: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幅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投影显示图片)
教师:《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取材于《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故事。
画面为开山凿石场面: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坚韧
卓绝精神跃然纸上。时当抗战艰苦年代,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
念。
说明:读懂图画,理解画面的含义,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师:同学们,在艺术领域里,除了徐悲鸿用手中的画笔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外,
还有音乐领域里的聂耳和冼星海,他们用歌声来激励人们的抗日斗志,勉励中国人
民战胜困难,争取光明。出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聂耳和冼星海的叙述。
学生看书……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放音乐)
教师:同学们,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之际,正是这些歌曲极
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特别是《黄河大合唱》,以它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
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就是在今天,我们听了之后,
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
教师:同学们,关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建议同学们下去之后借阅。从实际作品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说明:有详有略,详略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时代旋律------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对于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又有哪些共同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甲、抗日救亡,反对外来侵略。
乙、宣传国民革命,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丙、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歌颂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英雄事迹。
......
教师:总的说来,五四以后的时代主题突出地表现在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
明,鞭挞黑暗这样几个方面上。
说明:通过讨论和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有说服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拟订后,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适应形势的
一个巨大变革,是近代黑暗社会的一个传奇。在近代制度下,不但培养出杰出的思
想家、科学家,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巨匠。五四以来,宣传科学进步,反
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
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近代中国的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
工作者就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锻造出来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民族独立和民
族自强的革命,创作出了大量的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作品。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文
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他们在另外一条战线上,以自己的执着和热情进
行着他们的斗争;他们在自己的特殊岗位上以自己的奋斗实践着自己的爱国、救国梦
想。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测试题目一
1、
阅读已学课文中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
2、课下收集有关介绍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作者、词曲内容、创作的具体背景等方面的资料,看谁做的又多又好。
测试题目二
做《助学》题目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难度在于跨度大,而且人物和作品又很多,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犯难。因此,给学生理清线索,讲清关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对于教育,我是采用联系旧知识,从中提炼共同点,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把新式教育的开端分为三个内容: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科举制的废除,从而更能从整体上系统的把握知识。
对于近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我是采用列表的方式,使学生强化记忆。之后,再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的背景和意图,也使本节课的思想高度得到升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但是本节课对于一些差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加强对这些差生知识的落实,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方法的,这是我以后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黑暗传奇——新式教育的开端
光明使者—--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家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时代旋律----讴歌光明,鞭挞黑暗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第22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
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①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的教育改革;②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这是社会变革的时代,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教师:这段材料可以是近代中国鲜明的概括。那么,从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上,近代中国的教育又是如何变革的?又有哪些人才辈出的文学艺术家呢?今天就让我们再现历史,话说那段曾经的永恒。
(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
、社会变革的时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创建
教师:近代中国人想生存、发展下去,只能自强以适应社会的改变,而杰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科举制自隋朝就一直是我国的选官制度,到晚清时期已不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晚清政府迫于形势,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步。
展示: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材料: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思考: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
“北大”——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设计意图:从现实入手,搭建历史与现实的平台。)
教师: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讨论:①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②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说明理由。
学生:《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我们的课程表没有。
它里面没有我们今天的化学、音乐等课程。
另外,我们今天的政治课它叫“修身”,数学课它叫“算学”,生物课它叫“博物”,美术课它叫“图画”,体育课它叫“体操”。
两者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经”“讲经”,而且所占课时比例很大,反映出它还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
总结: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废除了不合时宜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进步性。但仍然局限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框架内,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经学”课时最多,学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过渡:民国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秋,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手中的笔作武器,站在时代前沿,为现实社会服务。
二、人才辈出的时代——近代的文学家、艺术家
教师: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当今,网络文学的流行反映了科技的进步。那么,五四以来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是什么呢?
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看小说
学生以表格形式归纳民国时期文艺作品。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
小说
郭沫若
《屈原》
历史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解放区文艺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解放区文艺
听音乐
播放
视频《黄河大合唱》片段。
思考:①说出这首歌的曲作者,创作背景。
②这首歌曲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周恩来
学生: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展示:
郭沫若称赞《义勇军进行曲》:
“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教师: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人民代表大会上写入宪法。
思考:《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总结:学生认识到歌曲产生于民族危机的抗战时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到今天国歌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缩小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观画展
材料一: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请为蒋画像。他毅然回绝道:“我对给蒋介石画像不感兴趣!……至于我的兴趣,则在抗日救国,假如抗日民众要我为之画像,我将不胜荣幸!”
材料二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愚公移山》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文学家鲁迅、郭沫若、丁玲、赵树理;艺术家徐悲鸿、冼星海、聂耳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五四以来,宣传科学
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近代杰出人物的爱国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学生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起来。
。
板书设计:
测验题目一: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定国是诏》
材料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
——北京大学的办学原则
请回答:
是谁在何时正式提出创办京师大学堂的?
2、材料二中的原则是谁提出来的?
3、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有何作用
教学反思:
备课,要善于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本课涉及近代教育、文学和艺术,采用演示图片,教师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取得了的辉煌成就。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
一
、社会变革的时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创建
22、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二、人才辈出的时代——近代的文学家、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