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2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2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9 21:36:07

文档简介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为什么说是社会的进步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和国家的产生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人类从何而来,我们一直非常好奇。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人是神造的还是由某种动物进化来的?下面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观点?
展示:
《美丽的猴子》
一次,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被邀赴宴。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
“那当然啰!”达尔文白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
“我像猴子吗?”美人带点嘲弄地说。
“不是,您不是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漂亮的猴子变来的。”
教师:这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用幽默化解了敌意,机智巧妙地揭露了这位美貌夫人的无知和自命不凡,善意地对她进行了批评。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进化而来的。原本在丛林间上下攀爬的动物竟是人类的祖先,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将穿越几百万年的时空,引领大家一起追溯自己的本源,去研究我们的过去。
说明: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学生有这样的观点:生物进化论。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人类的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
1、南方古猿
教师: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那么世界范围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谁?出现于何时何地呢?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第一段正文内容和下面的两段小字内容,了解人类的出现过程。(点拨:南方古猿,三四百万年前,非洲)
展示: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

“猿类”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在人类漫漫的进化之路上,每一个重大改变的背后,一定都隐藏着某种决定性的因素,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因素呢?请看纪录片《人类的起源》片段。
思考: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页第一段和表格。
2、“完全形成的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
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
中国山顶洞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内容和今天接触到的新知识,展开讨论,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人类的起源是怎么一回事?
教师小结:其实呢,关于人类起源于猿的说法,目前还有许多疑点。因为能够作为证据的猿人化石数量太少,而且对猿进化为人的详细过程,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
3、人种的差异
展示:图片3幅,奥巴马、伊丽莎白女王、胡锦涛
教师: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导致人种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阅读课文第3页第2段,回答问题。(点拨:由于长期隔绝的、不同的生态环境,如温度、湿度、病毒、杂交食物等影响,从而导致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以适应自然选择的需要。从大范围讲,欧、亚、非三大洲多半是三大人种各自的原生地。)
学生合作讨论: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点拨:不对,按照考古发现,人类都是由非洲古猿进化而来。“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这种观点是近代殖民者为了统治方便的提出)
教师过渡: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人们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按怎样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呢?
二、氏族社会——母系父系各不同
1、群居生活
教师:(展示图片)想象一下,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
讨论: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教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
2、氏族社会
教师: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页正文,思考分析。(点拨: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
拓展:现实生活中的历史——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人类母系氏族的活化石
教师: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学生讨论分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有哪些不同点?氏族社会产生的有什么作用?(点拨: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作用:①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②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师: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促进人们之间相对和谐,推动了人类进步发展。
三、国家的产生——风光不与原始同
教师:请学生们阅读本课最后一段小字,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
教师小结:列宁曾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学生思考与探究: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为什么说是社会的进步?(点拨: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精神生产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上的。正是这种剥削和压迫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人类从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婚姻关系的演变。当父系氏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产生。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就。
板书设计:
测验题目一: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
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工具
D.能采集果实
3、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
4、讲故事:古希腊神话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或厄瑞斯忒的故事。
测验题目二:
历史助学的部分题目
教学反思:
本课《人类的形成》在2011新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借鉴以前的课标并结合学生的思想认知,本课的设计分为三部分,一是“人类的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通过对人类进化的历程的学习,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二是“氏族社会——母系父系各不同”,
通过探讨分析,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作用;三是“国家的产生——风光不与原始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为什么说是社会的进步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对人类是南方古猿进化来的并不十分肯定,北师版也明确说明“关于人类起源于猿的说法,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请大家予以指点。
伊丽莎白
胡锦涛
奥巴马
伊丽莎白女王
胡锦涛
一、人类的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
二、氏族社会——母系父系各不同
三、国家的产生——风光不与原始同
人类的形成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教师: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点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教师:当然这些都是神话或者是传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本课的第一篇章——“我们从哪里来”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的出现
展示:
我认为,一切古生物学的主要法则明白地宣告了,物种是由普通的生殖产生出来的,老类型被新而改进了的生物类型所代替,新而改进了的类型是“变异”和“最适者生存”的产物。
——达尔文《进化论》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的那天开始,人类从哪里来的问题就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人是由其他的物种演变而来的,那么这种物种究竟是什么呢?它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3页正文及小字部分,探寻人类起源之谜。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展示交流。
展示:“南方古猿头骨复原图”
思考:它是人还是猿?(点拨: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那么猿又是怎样从猿变成人的呢?什么在其中起了作用?
总结: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一步。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
是区分人和猿的重要标志。
教师: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了,人类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
思考:“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
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展示: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猿人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教师:人类从出现到现在已有三、四百万年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人类开始出现差异,这里有三张体育明星的照片,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展示: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三位体育明星,认识他们身上最大的差异是肤色,即人种的差异。
二、“人类的种族”——三大人种的形成
教师:随着体质形态进化的基本完成,原始人类开始缓慢地出现了人种的分化,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展示:
肤色
头发
面目
体毛
主要分布地区
黄种人
淡黄
黑直
扁平

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中亚
白种人
色浅
波状
鼻子高嘴唇薄

欧洲、北非、西亚和南亚
黑种人
黝黑
卷曲
嘴唇厚

非洲中南部,美洲的黑人为非洲黑人的后裔
“人类种族的差异”
教师:人类为什么会有种族的差异?(点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思考:各种族间有没有优劣、高低等之分?你怎样看待当今世界某些国家仍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并结合现实进行讨论,从而认识到各种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展示:视频《泸沽湖——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
教师: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族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摩梭族人的生活再现了人类社会初期——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被称为“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那么人类在原始社会经历了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第三篇章——“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氏族社会
教师: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组织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经过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思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什么不同?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
教师: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展示: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故事”
教师:“该亚与厄瑞斯忒的故事”分别反映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哪两个阶段?(点拨:“该亚的传说”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情景,“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情况。)
思考:人类为什么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展示:
“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恩格斯
总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师: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了。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他是如何孕育而生的?千百年来,这是一个曾经引起人们无尽遐想的历史之谜。这个历史之谜最终揭开——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距今已有三、四百万年历史,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逐渐出现了人种的差别,形成了黄种、白种和黑种人。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它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这表明,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已接近尾声,人类行将跨入文明时代。
板书设计:
测验题目一:
1.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新课标已不再作要求,但基于知识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仍要对本课进行讲述。本课讲述内容为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以及人类最早经历的社会形态,围绕这三个方面,我做了三个设计:“我们从哪里来”、“人类的种族”、“女人和男人的权力”,这三个方面对知识进行了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教材,但通过实践发现,有些用词还不够准确,比如对三大人种形成的概述。教学过程中补充了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丰富了历史课堂,使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材料补充的太多却导致40分钟课讲不完,以后要注意对材料的取舍。
“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的出现
“女人和男人的权力”——氏族社会
“人类的种族”——三大人种的形成
第1课
人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