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训练为主,教学结合
教具:多媒体
【教学思路】:以动力的发明为主线,贯穿于本课的学习,从而打破教材的安排,鲜明的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通过比较让学生得到启迪教育,同时让学生积极学习科学家们的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上课时引导学生按课本板块内容学习,同时注重课本与课件同步。
2.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探究,掌握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教育学生向爱迪生等发明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了解电的产生开始,利用图片给学生一个直接感受,从而了解人类对电的利用和发明。在内燃机方面,展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工具及其对人类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突破方法】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过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利用现实生活和板书内容,加深学生对“电气时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解,从而树立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师教法】图片引导、问题研讨、总结巩固。
【学生学法】阅读、讨论、探究、总结。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蒸汽时代”,谁来告诉大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蒸汽机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点拨:污染严重,浪费资源,体积大,动力小。
教师:有没有一种新的动力能克服这些缺点,有助于人类社会发展呢?引入并用多媒体展示课题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一板块“电气时代”的到来,思考讨论总结出“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及其新能源的发明。
过渡: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相关内容,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结果,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圈画出来。
点拨: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教师:进入“电气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教师:电力作为新能源它与蒸汽机相比具备哪些有点?
学生:节省资源,体积小,动力强,有利于环境保护。
过渡:电力的发明很快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从而也产生了许多的发明创造,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了解电的发明及使用情况。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小组长代表回答
点拨明确:(1)1831年——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2)1866年——德意志——西门子——发电机
(3)
电车、电话、电报和电灯
(以上内容让学生了解,利用图片展示,稍加提示引导,重点讲电灯)
过渡:在电器发明领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
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板块——“发明大王”爱迪生,同时思考总结
点拨明确:(播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美国——1879年——碳丝灯泡——“发明大王”【正式注册的发明1300多种】图片展示
(2)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是怎样回答的?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展示爱迪生名言)
点拨: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爱迪生
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电力图片欣赏】感知电的伟大作用和科学家们的伟大贡献(见多媒体)
过渡:有了电和电器,人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随着生活的发展,那么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呢?我们一起继续共同学习第三板块——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师:阅读126页第三板块,请同学们思考:1、汽车的动力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汽车?汽车的大量使用对我们现在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并在课本中圈画出相应的知识点。
点拨:(1)19世纪8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
(2)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播放汽车的发明视频理解交通工具的发明史)
(3)积极:增强
改变
扩大
加强
。
消极: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如图所示:
感悟点拨: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量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方式: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明确)
【汽车图片欣赏】欣赏汽车图片的变化,引导学生明确说明科学的进步。(见多媒体)
过渡:汽车的发明给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带来很多方便,但是象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那么在翱翔天空方面又有哪些发明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下面知识。
教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课本中在翱翔天空方面的发明。(意在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1、20世纪初制造出飞艇(1900年——德国——齐柏林——飞艇)
2、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点拨巩固:(展示图片)
教师:今天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三、【知识总结:】
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动力的改进,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学生回答后,见多媒体中的总结,及时更正巩固)
点拨:
1、
电力:1、电器发明2、新信息工具
2、内燃机:新交通工具
(结合一、二两次工业革命引导学生总结,在动力方面人类的主要贡献)
四、【板书设计:】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五、【反馈巩固】
(一):总结一、二两次工业革命,完成表格(学生竞赛思考分组回答)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主要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主要成就
学生主动列举
学生主动列举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主要影响
生产力的促进;社会面貌变化
生产力的促进;阶段的过渡变化
(二):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哪些有一点启迪?
点拨:思考讨论后,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记住积累。
1、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以“动力的发明”为主线,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明晰的认识,同时在总结时也以“动力的发明”为主线列举出发明,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比较第一、第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让学生了解这一系列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学成就的后面凝聚着科学家们艰苦的劳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树立为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思想。同时我设计用多媒体呈现的内容除文字与图片外,还可以更多样一些,在难点的突破上也还可进一步探究。
科学技
术推动
了社会
进步。
◆新通讯工具
◆新生活电器
◆
生活电器
新动力
电
力
内燃机
◆
新交通工具
◆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