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课件(3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课件(30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9 23:33:55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观看视频
畅谈感受
新航路的开辟给英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迅速聚敛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成长壮大,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都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北师版
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到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伦敦西部纽伯里一个名叫约翰 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在16世纪初就拥有一个约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思考: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材料,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迅速聚敛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成长壮大,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都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北师版
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到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伦敦西部纽伯里一个名叫约翰 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在16世纪初就拥有一个约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思考: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材料,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得到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主要有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能否实现
发展资本主义的夙愿呢?
2、“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思考:阅读两则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材料一: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导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的加剧。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推行“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1、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
1640年新议会召开,将会议的重点放在限制王权,废除封建专制上。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革命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3、英国内战(1642-1649年)
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克伦威尔
查理一世
PK
新模范军与国王军队作战
4、革命高潮: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英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状被押上断头台,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人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纷纷把帽子扔向天空,庆祝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
5、共和国时期:1649—1660年
6、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年
詹姆士二世
查理二世
思考:查理二世及继任者上台后有没有遵守协定?查理二世的复辟说明了什么?
查理二世及其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迫害新教徒,反攻倒算。
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一种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斗争。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的加冕典礼
由于查理二世及继任者的倒行逆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和一部分封建贵族妥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7、光荣革命
1688年的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确立,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具有不彻底性。
思考:光荣革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638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议会重开
1642内战
1649共和国成立
1653护国主
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辉格党托利党成立
1688光荣革命
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是什么?
长期性、曲折性、妥协性、不彻底性。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
1、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是通过哪部法律得以实现?
《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jian,超越)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2、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目的和机构各是什么?
1、《权利法案》的颁布
时间:1689年,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机构:英国议会
3、《权利法案》对国王的哪些权利做了限制?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
4、《权利法案》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解读
“君主立宪制”也称“立宪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材料1:康熙(1662至1723年)在位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2:谁会相信……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
在这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只有当国王并不专断独裁的时候,和平、富饶、幸福才会统治着英国。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思考:通过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3、两种政治制度的对比
中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而英国则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英国新确立的政治制度是最完美的制度。使“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
日本天皇
西班牙国王夫妇
4、君主立宪制的深远影响
荷兰女王
丹麦女王
思考:这场史无前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1: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贵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的广泛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2:英国革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它对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
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为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思考: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过程。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胜,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詹姆士一世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D.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国家发达
2、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的是(

A.英国议会召开
B.英国共和国的成
C.1688年的宫廷政变
D.《权利法案》的颁布
B
A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经国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1)上述材料出自于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
(2)何时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3)该文件从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4)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英国
《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机构:英国议会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
君主立宪制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课题: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四单元“步入近代”。这一单元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确立、发展的历史,在整个世界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前承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后启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工业革命,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二、课程标准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
正确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阐述革命的经过,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内容、作用,能结合后边将要学习的内容得出这场革命的深远意义。
通过对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做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是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克伦威尔》片断
教师:影片再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为什么能够在17世纪的历史性转变中抢占先机,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下面让我们回到17世纪的英国,一同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绪融入到300余年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之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下的英国,看似平静的背后却孕育着一场革命的风暴。新兴的资产阶级在陈腐的封建统治下历经艰辛与坎坷,他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第一篇章:漫漫黑夜阻发展———革命前的英国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展示: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迅速聚敛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成长壮大,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都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北师版
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鼓励海盗掠夺和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1580年,满载而归的海盗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
——人教版
教师用书
材料三
到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伦敦西部纽伯里一个名叫约翰 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在16世纪初就拥有一个约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得到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主要有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学生: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开拓了大量的殖民地,获得巨额财富。
学生: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新航路的开辟为17世纪的英国提供了良好机遇,一群具有远见卓识的资产阶级队伍,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却给他们的万丈豪情浇上一盆冷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2、“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展示:
材料一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导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的加剧。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教师:从上面两则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推行“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查理一世在位期间,更加肆无忌惮的违法征税,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君权神授”下的英国给新生的资产阶级开了一个偌大的“玩笑”: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面前,新兴资产阶级辛勤的付出只能换来无情的压榨。查理一世的倒行逆施,首先激起了苏格兰人民起义。
第二篇章:
“众志成城斩王权”——革命中的英国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制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事年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
1、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展示:
教师:1637年爆发的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国王查理一世是如何做的?
学生: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播放:视频《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教师:1640年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长期关闭的议会再度恢复,国王与议会双方在议会大厦进行了一场唇枪舌剑的斗争。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要求限制王权。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1640年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标志。)
3、英国内战(1642-1649年)
教师:1642年8月的一个狂风大作的傍晚,恼羞成怒的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升起军旗,宣布讨伐议会,英国内战爆发了。
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英国内战的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能力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师:内战将英国分裂为两部分:经济落后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支持国王;资本主义发达的南部和中部支持议会。出身新贵族的克伦威尔在内战爆发后,组织铁骑军屡建奇功。1645年在纳西比战役中,一举摧垮国王的主力军,并俘获国王查理一世。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君主最终命运如何呢?
4、革命高潮: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播放:视频《处死查理一世》
教师: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英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状被押上断头台,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人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纷纷把帽子扔向天空,庆祝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查理一世死后,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国内政局是不是从此稳定了呢?
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教师:共和国成立后,议会把权利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1653年,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共和国名存实亡。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政局陷入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克伦威尔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果没有克伦威尔这位人物,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学生:可能会失败,因为克伦威尔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学生:当时英国如果没有克伦威尔这位历史人物,可能会有别的人物代替他的领导地位,也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教师:杰出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即使没有克伦威,英国也会出现另外的英雄人物来领导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局也不会改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同被推翻的封建王朝达成了妥协。1665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重新回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6、查理二世复辟
教师:查理二世上台后有没有遵守协定?复辟的封建王朝命运又如何?
学生:查理二世及其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迫害新教徒,反攻倒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进行知识建构,了解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的反攻倒算行为。)
教师:查理二世的复辟说明了什么?
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
教师: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一种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斗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进而为正确理解“光荣革命”做好铺垫。)
7、光荣革命
展示:
教师: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迎来了新的国王,这场宫廷政变使权力回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光荣革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
教师:1688年的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确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具有不彻底性。为了防止历史悲剧再次上演,历经磨难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会采取什么措施来保卫自己的权利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到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
第三篇章:“限制王权兴民主”——革命后的英国
展示: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
材料二
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思考:通过上述两则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典故形象的说明了“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权利受到限制。
学生:1689年召开的议会再次改写了英国的历史,从而实现“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局面。
教师:“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局面是通过哪部法律得以实现?
学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目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利。
展示: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jian,超越)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思考:《权利法案》对国王的哪些权利做了限制?
学生:《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军事权和财政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出《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展示:
材料一
“君主立宪制”也称“立宪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材料二
谁会相信……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 人们已经看到,当国王专权的时候,骚扰、内战、无政府状态、贫困使得全国不安。在这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只有当国王并不专断独裁的时候,和平、富饶、幸福才会统治着英国。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思考:通过上述两则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认为英国新确立的政治制度是最完美的制度。
教师: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新制度,使“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
展示:
教师:迄今为止,除英国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如日本、荷兰、西班牙、丹麦,瑞典,挪威等。历时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更改变了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与图片,使学生加深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第四篇章:“引领潮流抢先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考:这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历史意义呢?
展示:
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贵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的广泛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为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展示:
英国革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它对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
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教师: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17世纪的历史性的转变中凭借资产阶级革命抢占了先机,完成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它将以雄厚的实力傲视全球,称霸世界!
六、课堂检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詹姆士一世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D.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国家发达
2、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的是(

A.
英国议会召开
B.
英国共和国的成
C.
1688年的宫廷政变
D.《权利法案》的颁布
3、阅读下列材料:
不经国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1)上述材料出自于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
(2)何时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3)该文件从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4)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七、板书设计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漫漫黑夜阻发展——革命前的英国
二、众志成城斩王权——革命中的英国
三、限制王权兴民主——革命后的英国
四、引领潮流抢先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教学反思:
本课紧扣课标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为四个篇章:“漫漫黑夜阻发展”,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众志成城斩王权”,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限制王权权利兴”讲述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引领潮流抢先机”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四个篇章的设计使得本课的历史线索明晰,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运用大量的史料、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苏格兰人民起义
英国内战形势图
纳西比战役
威廉和玛丽登基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西班牙国王夫妇
荷兰女王
丹麦女王
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