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世界近代史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以后,无产阶级发展壮大起来,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增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与资产阶级作斗争,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本课内容上承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是理解十月革命的重要思想基础。主要讲述了三个知识点: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二、课程标准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目标
了解宪章运动的大体经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和伟大意义,掌握巴黎公社与《国际歌》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甚至为后来的十月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情操和首创精神,树立为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世界历史》
教师:在世纪之交,人们回望过去的千年,马克思被一致推举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思想怎样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社会的面貌,让今天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共同走进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千年第一思想家”,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早期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
教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得以产生、发展、壮大。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土壤之上绽放的工业革命之花,更是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显示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展示:
八岁女孩萨拉是高沃煤矿通风口的值班工人:“我早晨四点有时三点半就起来……我喜欢唱歌,但是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希望上学,不想呆在矿坑里”。
——《全球通史》
教师:八岁的女孩萨拉有着怎样的身份?
学生:她是一名煤矿工人。
教师:像萨拉这样的孩子她应该具有怎样的身份?
学生:她应该是一名小学生,正在接受学校教育。
教师:本来应该享受快乐童年的萨拉,却是一位可怜的童工,在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每一个工厂里面都有像萨拉这样的童工。资本家们也特别乐意招收这样的童工,因为他们可以以低于成人很多的工资来让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工作。那时,工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是怎样的呢?
展示:
19世纪初期的工作条件:在棉纺工厂,每天工作14小时,平均温度为82度。厂房卫生通风条件极差,车轮转动的声音震耳欲聋,低矮、拥挤、点着煤气灯的车间,充斥着令人厌恶的煤气毒臭,还有尘埃及棉飞毛等东西,人们吸进去导致严重的肺结核。这种工厂被称为“人间地狱”。
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他们睡觉的地方常常是用麻袋、一堆棉屑或一捆麦秸铺成的。1844年,一位曼彻斯特的工人家庭主妇说:除了土豆,他们从来没有尝过其他蔬菜。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学生:工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都很恶劣,生活很悲惨。
教师:就连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在1826年的议会致辞中也不得不承认:“到处是贫困!”面对着资本家优越的生活,人们不由地发出愤怒的质问:
展示:
总有一天,人们会不理解为什么曾经有过一种社会秩序,在这个社会秩序中,有的人拥有千百万的收入,而有的人却连吃饭的钱也没有。
——法国思想家夏托布里
教师: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无产阶级却愈加贫困,早期的工人运动就这样在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兴起。那么在工业革命首先出现的英国,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展示:
在它的殖民地,太阳永远不落;可是在英国鲜血也永远不干。在技术上它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技术的威力却被用来代替工人,使那些被迫失业的工人忍饥挨饿,家家工厂都比兵营更残酷,比监狱更痛苦,比战场更危险。
——宪章运动领导人琼斯《寄语人民》
教师:在这样的悲惨境遇下,工人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学生: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
教师:工人阶级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必须提高政治。在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的宪章运动。
(设计意图:用资料和图片,可以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后工人的悲惨境地,为继续学习工人运动做好准备。)
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提炼宪章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时间:1836——1848年;政治纲领:《人民宪章》;目的:要求取得普选权性质: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教师:这场运动为何被称为宪章运动?
学生: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因此得名宪章运动。
教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何理解群众性、政治性?
学生:群众性是因为在请愿书上签字的人数经常超过百万;政治性指的是这次运动的目的不是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工人们没有提出经济方面的要求,而是要求提高政治地位,取得普选权。
教师: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英国宪章运动没有取得成功。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科学理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
教师:当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积极投身于其中,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在理论上对现存的社会状况进行思考和探索,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批评,努力构建起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实现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解放的理论体系。
展示:
教师:马克思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家庭条件优越,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主要精力学习哲学。19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写道:
展示: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我们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师:读了这段文章,你有何感想?
学生:17岁的马克思就选择了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并为此奋斗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教师: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工业文明下凸显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他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困苦的道路,好在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马克思遇到了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恩格斯。
展示:
学生:简要介绍恩格斯。
教师:阅读课文,说一说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学生:恩格斯对工人生活有深入的了解。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展示: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思考:1、《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作者是谁?是为哪个组织起草的纲领?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讨论、分析,我们认识到,以前的工人运动无非是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而《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为改变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必须采取什么手段?
学生:号召工人阶级用革命的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只有这样,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教师:因此,我们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应该是什么?
学生: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教师: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时期——巴黎公社
展示:
教师:巴黎公社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出现的?
学生: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教师:巴黎公社出现在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法国。资产阶级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对巴黎公社进行了进攻,最终导致了巴黎公社的失败。这一事件被称作什么?
学生: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巴黎公社展示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非常惨烈,成千上万的公社展示英勇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展示:
教师: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有一首歌曲却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播放:《国际歌》
教师:《国际歌》的歌词是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 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经工人作曲家皮埃尔 狄盖特谱曲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传唱。
(设计意图:用播放《国际歌》作为本课的结束,既是对课本内容的总结,又对本课的导学部分进行了呼应。)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从工业文明诞生那一刻起,饱受苦难的工人阶级就展开了激烈的反抗运动。随着斗争的深入,工人阶级开始了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巴黎公社就是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无数次的反抗斗争,给近代历史进程增添了悲壮的色彩。作为一支要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的强大力量,工人阶级的斗争历程及其遗产始终昭示着:工业社会不仅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同时也应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唯有如此,才能弥合社会的分裂,把工人阶级整合到工业文明的体制之中,实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很好地解决了工业文明诞生之初激烈的社会矛盾,这一切,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刻批判,因此,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第一思想家”。他为全人类谋福利的一生,激励着后来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继续努力奋斗。
六、课堂检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资产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这句话出自哪个文件?这个文件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2、这句话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这个阶级曾经为建立政权做过伟大的尝试,这个政权叫什么?哪一年?
七、板书设计:
17、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早期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
二、科学理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时期:巴黎公社
八、教学反思: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因此本节课理论性强,较为枯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补充了工业革命初期工人悲惨处境的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补充了马克思17岁的作文,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工人运动的艰辛和悲壮,通过学唱《国际歌》激发学生的共鸣;为了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通过导入和结束部分对于“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和认识,使学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马克思
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
马克思
恩格斯
巴黎人民发动起义
公社战士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