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
8
课
辛亥革命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包括多媒体等。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视频:“《十月围城》片段”
老师:《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包括商人、戏班班主、富家少爷、乞丐、车夫、学生、赌徒、街头小贩甚至乞丐等,为了保护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勇于牺牲自我的故事。他们要保护的这个人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最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为什么这些英勇的义士们愿意牺牲自我去保护孙中山呢?我们就要从他这一生所建立的功勋说起。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投身革命
阅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孙中山为了革命,做了哪些努力?
1、创立兴中会
成立同盟会
老师:1905年,孙中山又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创建人:
孙中山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老师: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是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思考:对比以下两则材料,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
个显著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补充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场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8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良方法,之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老师:孙中山看到改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民主革命才能拯救中国。
第二篇:惊天动地写春秋——推翻帝制
1、发动武昌起义
播放视频:《武昌起义》
2、成立中华民国
老师:起义成功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展示图片:《辛亥革命后形势图》
老师:在政府成立时,孙中山先生已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展示图组:孙中山及其《大总统誓言》。
补充材料: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思考:胡锦涛主席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篇:铁血共和转头空——让权维和
1、胜利果实遭窃取
老师:就其一生而言,孙中山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令人痛心的是,辛亥革命后不久,胜利的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展示图片:袁世凯。
2、评价辛亥革命
老师:此后,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并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
讨论: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呢?请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评判一场革命是否成功在于其是否完成革命目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的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经济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上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可是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然而革命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其后更是复辟帝制。虽然赶下了皇帝,但是没有铲除封建制度,也没有赶走帝国主义,因此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在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年,会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会有如此奇迹般翻天覆地的巨变。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城的几声枪响,一举洞穿并开启了这“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辛亥革命就无法推翻2000多年的君主统治制度,国家就无法抨击封建制度,更不会有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对此,我们怎样喝彩都不过分。
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要牢记历史,牢记祖国的革命历程。
板书设计:
检测题目:
1、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B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2、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C)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历史《助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3课《辛亥革命》,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山雨欲来风满楼—投身革命”、“惊天动地写春秋—推翻帝制”、“铁血共和转头空—让权维和”三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首先,运用相关电影片段导入课堂,使学生切身感受革命的紧张气氛,快速融入课堂。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第三,在评价辛亥革命这一环节时,引用历史材料,并指导学生注意评价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度较高。
不足之处:教学过渡性语言还不够精炼,在情感渲染上,语言还有待于进一步锤炼。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创建人: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第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投身革命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二篇:惊天动地写春秋——推翻帝制
——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第三篇:铁血共和转头空——让权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