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
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
6
课
洋务运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展示漫画:
上图所示,李鸿章认为只要有了枪、炮这些“洋玩意儿”就能富国强民了。为此,他们做了怎样的探索?最终能否真的如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洋务运动》。
(二)教师引领
自学探究:
第一篇
内外交困——寻出路
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惨败告终,并最终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我们一起来通过李鸿章的日记看看当时的清政府遇到了哪些困难。
1、情景创设
李鸿章日记(一):
今天,我军又和太平军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我们用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唉,我军的武器装备实力太落后了。
老师:这则日记说明了当时的清朝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军事实力弱。
李鸿章日记(二):
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户部。我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看到之后却吓我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国家实在太穷,接下来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了。
老师:这则日记突出了清政府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经济贫困。
李鸿章日记(三):
今天有人送来一本外文书,我哪看得懂。想起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时候,连一个懂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蒙骗。看来我国的人才实在太少了,是到了培养一批翻译人才的时候了。
老师:这则日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人才缺乏。
过渡: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内政外交上的种种棘手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以求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由此,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自主学习
请阅读课文第28页第一段,找出以下内容。
(1)目的:__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
(3)代表人物: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说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这些内容。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进行强化。
第二篇
“自强”“求富”——谋发展
1、针对以上遇到的困难,这场洋务运动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顺利解决燃眉之急呢?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指导学生归纳整理。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2、合作探究:
全班分为四个组,各大组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
第一组:军事家组: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观察课文图片并阅读课文小字资料对安庆内军械所等军工企业的介绍。
展示简表:
创办人
军事工业
影响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展示图组:老照片“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第二组:企业家组: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
观察课文图片及阅读课文小字资料对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介绍。
展示简表:
创办人
民用工业
影响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张之洞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使湖北成为当时的工业中心
第三组:海军将士组:
介绍洋务派在海防方面的措施。
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单元相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强调三支海军队伍在抗击侵略中的作用。
第四组:科技人才组:
突出京师同文馆的介绍。
根据图片进行讲解,洋务派其他的教育举措。
第三篇
甲午一战——终破产
清朝统治者将富国的希望寄托在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之上,那么这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最终效果如何呢?
1、想一想:
出示材料: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思考:李鸿章为什么会这样说?
老师: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它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强调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
2、活动与探究
补充材料: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说明:运用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曾功不可没。
思考:洋务运动失败了,我们是不是就要全盘否定它?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春闲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说明:通过对洋务运动全面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对其做出全面评价。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书设计:
检测题目一:
1、时空再现:
情景一:洋务运动期间,西方记者参观福州船政局,发现工人采用纯手工方式制造子弹,纷纷惊叹中国工人技艺的高超。
情景二:紧接着,他们又参观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几乎每到一家工厂,他们都会发现墙上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自强”。
情景三:1865年,在北京的茶馆里,老百姓正在热烈的讨论着洋务派组建的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老百姓对这三只海军充满了好奇。
情景四:1865年,李鸿章从京师同文馆为自己的工厂聘请了一批科技人才。
说明:通过找错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检测题目二:
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
C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3、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D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4、历史《助学》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的第一步,在近代化历程中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强调洋务运动中具体做了哪些探索,而本课的难点在于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详细研读课标,整合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课做了版块式教学设计。分别是内外交困——寻出路;“自强”“求富”——谋发展;甲午一战——终破产。
首先,以漫画这种直观形式导入课堂,再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了解进行这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原因。
其次,采取了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重点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握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
第三,在进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时,则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化解难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需要稳步求进,只有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我会查找不足,积极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一篇
内外交困——寻出路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第二篇
“自强”“求富”——谋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三篇
甲午一战——终破产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五环节小组合作竞学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教学流程:
感悟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请思考总结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哪些侵华战争?涌现了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影响?
学生:各小组根据课下复习思考,踊跃发言。
展示:
鸦片战争 ———关天培英勇抗敌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阿古柏侵入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过渡:(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西方的运动-------洋务运动。中国人民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6课
洋务运动(板书课题)。
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洋务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它们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洋务运动主要从哪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在这四个方面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事物?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学生自学,让学生感知全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感知全文的知识要点,梳理线索,为进一步深刻理解打下基础。
合作竞学
(一)“自强”与“求富”
【启发】:18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在外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内起太平天国的烽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外交困。为改变困境,寻求救国的良方,洋务派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那么,什么是洋务?
【展示】
什么是洋务?
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涉外事务)。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扫清学习障碍。
思考:由开明官员组成的洋务派,形成了名医团队,为中国的病症寻求良方。这些名医团队组成的洋务派代表有哪些?开始的时间?目的?手段?口号?(学生各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学生竞答。)
【点评】这些内容比较简单,
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回答,鼓励找的快答的对的同学。
【过渡】:洋务派们组成的名医团队为挽救苦难的旧中国,也为了替他们的主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分忧,他们找到了哪些治国的良方呢?(提示:
也就是洋务运动的内容)
【说明】:这部分内容不容易找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小组代表发言,。看哪一小组说的又对又好。
然后师生共同探究。
【设计思路】: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名医团队即洋务派救国的良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对学生肯定评价,教师到各小组指导。
【药方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人物
军事工业
备注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展示
《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图片。
【设计意图】图表对照,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强调
①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仿造西式枪炮的开端。
②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
③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药方二】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药方三】筹建海军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拓展想象】:
李鸿章的烦恼
“我该怎么办呢?”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我的一家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制造枪炮。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看来我们的人才实在太少了,是到了培养一批翻译人才的时候了。
【药方四】
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展示:《京师同文馆》、《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照片。《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邮票》。
设计一次跨越时空的专访活动。
活动要求:假设你是滕州日报的小文豪记者,你现在就洋务运动的有关问题,对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两位著名人物李鸿章和詹天佑进行专访,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他们?你还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选代表积极发言,请各小组积极准备。
【设计思路】,设计这次采访活动,学生感到新颖,情绪肯定高涨,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差距。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发挥想象,自主发展,做学习的小主人。但教师要控制好时间。
采访实录如下:
小记者:李鸿章大人,久仰您的大名,百闻不如一见,首先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见我们。请问,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一再战败的情况下,您是怎么想的?
李鸿章:唉!一言难尽呀。慈禧太后那位老佛爷害怕洋人,另外,中国的长矛大刀确实打不过洋人的坚船利炮呀。我也很为难呀!
小记者:那么,大人就没有什么良策了吗?
李鸿章:办法嘛,倒是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国也要学习西方洋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要有自己的坚船利炮。
小记者:那先生有行动了吗?
李鸿章:我们已经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我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规模就很大呀!实不相瞒,我还创制了一只北洋舰队,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海军。
小记者:先生就没遇到什么困难吗?
李鸿章:困难很多呀,光是没人懂洋人的语言,就愁煞人也。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你们采访一下詹天佑先生,他最有发言权。
小记者:您好您好,詹先生,我们非常崇拜你,见到您非常有幸。您设计的京张铁路,是第一条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您能说一下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詹天佑:当时,洋人看不起我们,我就想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终于修成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
小记者:那詹先生您能说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吗?
詹天佑:洋务运动时期,我十二岁考入清政府出国留学预科班,毕业于美国耶律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学成归来,报效于我们的祖国。
小记者:詹先生,真不愧为中国的铁路之父呀,中国多一些向您这样的人才该多好呀!我们一定向您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过渡】: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的口号下,兴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有了自己的海军,培养了外交、军事、科技人才。那么,洋务运动有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呢?洋务运动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展示材料】:
洋务运动三十余载是非成败一言难尽……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深深地感到洋务运动失败了。那么,对于洋务运动的成败,我们应如何评价呢
组织辩论赛:
我来说一说,议一议!
下面我们分成两组,正方和反方。
正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反方观点是洋务运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双方以课本为依据,参考课文动脑筋问题,展开争论。
好,双方开始准备。(时间为三分钟)小组进行热烈探讨,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鼓励还需进步的小组。
【设计意图】:设计辩论赛,学生感到新颖,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加深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正确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洋务运动的结局留给后人的启示……
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76页
【各抒己见】: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结合材料和今天改革开放的现实,谈谈怎样才能让中国走向富强。各小组合作讨论,再选代表发言。
【提炼升华】:同学们,刚才各小组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落后的近代中国,洋务运动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难得的第一步,但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须改革开放,不能固步自封。今天的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今天,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更富强!
【我的收获】: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四、巩固训练
一、连线分析题:(快速抢答)
曾国藩
汉阳铁厂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安庆内军械所
张之洞
福州船政局
二、填空题:(
小组接龙)
1.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2.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________三支海军。
三、列举洋务运动的内容(同位互查)
【设计思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五、测试评价
(一)选择
1、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二)材料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是什么?
(2)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是什么?
(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哪一次战争?
【设计思路】:对本课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总结评优:根据本节课的学生发言和表现,评出历史学习优胜小组前三名,鼓励后进小组。
【课下拓展】:课下搜集阅读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和詹天佑的故事。
板书设计:
洋
务
运
动
(目的、背景)
“自强”
↓”求富”
(军事、民用)主要内容(海军、人才)
↓
评
价
教后反思: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第一课,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的教学,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采用了五环节小组合作竞学模式。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内在动力,调动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足够空间,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竞学,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自主探索学习,体验收获的喜悦。在学习洋务运动内容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名医团队即洋务运动开出的救国良方,激发了学生兴趣,突出了重点,也就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此外,还设计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小记者专访活动,活动新颖,学生情绪高涨,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突破本课的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时,设计了一场正反两方的辩论赛,便于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总之,这节课的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精神,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很好。
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时间的分配上,还应该再恰当些。
(滕州市北辛中学
杜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