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抚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2-10 17: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读“中国的行政区划及邻国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的简称是青
B.②省的省会是成都
C.③是我国临海东海
D.④是陆上邻国蒙古
2.下列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南北跨经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辽阔的海域,便于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D.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温和多雨,利于农业生产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完成3﹣4题.
3.如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行政区的简称是(  )
A.藏
B.苏
C.沪
D.宁
4.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促使国家调整二孩政策的社会发展背景(  )
A.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新增人口众多
B.义务教育普及化,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C.我国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D.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据新华网2015年1月5日消息:民政部网站公布了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其中洪涝灾情总体偏轻,南方部分地区受灾严重;东北、黄淮等地高温少雨,夏伏旱突出,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不稳定
B.冬季风不稳定
C.地形复杂多样
D.南北跨纬度广
6.为了缓解东北、黄淮等地夏伏旱,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防治水污染
B.跨流域调水
C.倡导节约用水
D.兴修水库
7.如图为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图,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
8.读长江流域略图,比较甲、乙两处的差异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流量较小
C.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
如图示意的是2015年我国局部区域的春运规模(数字代表由广州乘火车的春节回流总人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依图可推测,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浙赣线
D.成渝线
10.每年春运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B.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
D.区域环境质量差别大
 
二、综合题(共10分)
11.请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公里.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该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1)兰新高铁从兰州出发,穿越祁连山脉,途径青海省会城市  ,到达位于  盆地南缘的乌鲁木齐.
(2)“京津冀略图”中A是  山脉,B是  海.
(3)京津冀部分城市近些年出现了“烟尘与雾霾齐飞,钢厂与民宅一色”的现象,请你为该区域解决雾霾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2.链接生活:暑假期间,江西某中学的地理社团同父母们一起开展了“环游中国”旅游活动,如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考察路线图,他们对沿途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你参与到活动中,完成此次考察
(1)他们从济南出发,首先到达A地,住在  族的牧民家中,在B地他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瓜果﹣﹣哈密瓜,他们发现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气候,在C地他们穿着当地民族的传统服饰藏袍拍照留念;在D地区参观了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乘京沪线返回济南.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1:从A到B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
现象2:在E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原因  .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读“中国的行政区划及邻国图,完成1﹣2题
【分析】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的简称是青
B.②省的省会是成都
C.③是我国临海东海
D.④是陆上邻国蒙古
【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分析】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解答】解:图中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是新,②是四川省,行政中心是成都,③是南海,④是俄罗斯.
故选:B.
 
2.下列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南北跨经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辽阔的海域,便于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D.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温和多雨,利于农业生产
【考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分析】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解答】解: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候差异大,故A叙述错误;
我国辽阔的海域,便于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故B叙述正确;
我国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故C叙述正确;
我国领土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故D叙述错误.
故选:AD.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完成3﹣4题.
【分析】
3.如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行政区的简称是(  )
A.藏
B.苏
C.沪
D.宁
【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分析】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有三种情况:(一)取用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二)用本省著名的山水作简称;(三)用本省市的历史名称作简称.
【解答】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了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读图可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其简称是藏.
故选:A.
 
4.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促使国家调整二孩政策的社会发展背景(  )
A.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新增人口众多
B.义务教育普及化,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C.我国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D.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考点】人口政策.
【分析】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答】解:我国已经开始步入“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故选:C.
 
据新华网2015年1月5日消息:民政部网站公布了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其中洪涝灾情总体偏轻,南方部分地区受灾严重;东北、黄淮等地高温少雨,夏伏旱突出,据此回答5﹣6题.
【分析】
5.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不稳定
B.冬季风不稳定
C.地形复杂多样
D.南北跨纬度广
【考点】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解答】解: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的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选:A.
 
6.为了缓解东北、黄淮等地夏伏旱,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防治水污染
B.跨流域调水
C.倡导节约用水
D.兴修水库
【考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
【分析】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初夏干旱出现在北方;伏旱主要出现在秦岭﹣淮河以南;秋旱主要出现在湘、鄂、赣、皖等省;冬旱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旱灾严重时,往往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比如东北、黄淮等地夏伏旱灾害严重.针对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
故选:D.
 
7.如图为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图,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
【考点】农业及其主要部门.
【分析】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解答】解:分析“地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主要以草地为主,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故选:D.
 
8.读长江流域略图,比较甲、乙两处的差异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流量较小
C.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
【考点】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甲处位于我国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流速较快,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A错误,C正确.
乙处河流流量较大,该河流位于主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没有结冰现象,故BD都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C.
 
如图示意的是2015年我国局部区域的春运规模(数字代表由广州乘火车的春节回流总人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分析】
9.依图可推测,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浙赣线
D.成渝线
【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分析】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解: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省区有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所以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京广线,该线上人数最多.
故选:B.
 
10.每年春运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B.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
D.区域环境质量差别大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分析】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在我国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故造成上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故选:B.
 
二、综合题(共10分)
11.请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公里.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该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1)兰新高铁从兰州出发,穿越祁连山脉,途径青海省会城市 西宁 ,到达位于 准噶尔 盆地南缘的乌鲁木齐.
(2)“京津冀略图”中A是 太行 山脉,B是 渤 海.
(3)京津冀部分城市近些年出现了“烟尘与雾霾齐飞,钢厂与民宅一色”的现象,请你为该区域解决雾霾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分析】兰新高铁的起止点城市是兰州和乌鲁木齐,穿过的地形区有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
【解答】解:(1)兰新高铁从兰州出发,穿越祁连山脉,途径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到达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鲁木齐.
(2)“京津冀略图”中A是太行山脉,该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B是渤海.
(3)京津冀部分城市近些年出现了“烟尘与雾霾齐飞,钢厂与民宅一色”的现象,解决雾霾问题的措施有减少燃烧秸秆,减少工厂废物排放,钢厂搬迁,汽车限行,绿色出行等.
故答案为:
(1)西宁;准噶尔;
(2)太行;渤;
(3)绿色出行.
 
12.链接生活:暑假期间,江西某中学的地理社团同父母们一起开展了“环游中国”旅游活动,如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考察路线图,他们对沿途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你参与到活动中,完成此次考察
(1)他们从济南出发,首先到达A地,住在 蒙古 族的牧民家中,在B地他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瓜果﹣﹣哈密瓜,他们发现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气候,在C地他们穿着当地民族的传统服饰藏袍拍照留念;在D地区参观了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 ;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乘京沪线返回济南.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1:从A到B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从A到B降水逐渐减少 .
现象2:在E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原因 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广阔,资金雄厚 .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中国的56个民族;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分析】读图可得,A是内蒙古高原,B是塔里木盆地,C是西藏自治区,D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E地位于长江三角洲.
【解答】解:(1)A地为内蒙古高原,主要的传统民居是蒙古族的蒙古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色瓜果是哈密瓜或葡萄;西藏自治区的主要民族是藏族,其传统服饰是藏袍;在D地区参观了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2)因为从A到B降水逐渐减少,所以从A到B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在E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原因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广阔,资金雄厚.
故答案为:(1)蒙古;长江三峡;(2)从A到B降水逐渐减少;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广阔,资金雄厚.
 
2017年2月10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