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规律,养成用审美的眼光去艺术地表现家乡和身边熟悉的景色;
2.从热爱家乡的角度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及规律;
2.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律;
3.了解风景画中色彩知识及规律;
4.学习风景画取景与画幅形状。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绘制一幅铅笔风景透视图和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
2.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
3.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风景画作品。
2学情分析
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对什么是风景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对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没有涉及,所以要画家乡的风景,此专题是基础。本单元围绕风景画教学展开,是即小学六年级上册《心中的风景》一课初步对理想的风景进行描绘的基础之上,将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中关于风景画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八年级上册欣赏印象派风景画作品做好技术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之美。
1.欣赏家乡的摄影图片,感受家乡风景及人文之美。导入风景画教学,提出问题: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网络资源,总结归纳:风景画的概念以及特点。
活动2【讲授】赏析作品
二、赏析作品:《草原的路》感受透视
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活动3【讲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透视
透视学:是一门研究空间视觉规律的学科。美术家借透视来解决平面上的立体空间关系
在风景画面上具体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规律。
活动4【讲授】对比讲解
四、对比讲解:风景画的透视(探究风景画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1、平行透视
.霍贝玛《村道》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树在画面中会画的不一样大 有什么规律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师生交流
分析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等规律。
对照下画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
例图:
2、成角透视
袁运秿《马棚》
学生分析: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对左边照透视图分析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左右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例图:
小结: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3、观测法
高加明《山村景色》
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
生活中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有什么不同
以画纸的上方为远,下方为近,自上至下的排列来表达远近的空间感觉。
活动5【活动】赏析与判断
五、赏析与判断: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优秀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活动6【练习】小试牛刀
六、小试牛刀
1、尝试用线条改画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选择一个你有兴趣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墙壁的透视关系。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活动7【活动】交流提高
七、交流提高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实践交流。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活动8【活动】课堂小节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