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0 11:36:25

文档简介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凛冽(lín) 吞噬(niè) 鲁莽(mǎng)
B.厄运(è) 拯救(zhěng) 屏风(píng)
C.挚热(chì) 河干(gān) 木杮(fèi)
D.湮没(yīn) 倒掷(zhì) 溯流(shù)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
A.堡垒 疲惫 风餐露宿 海市蜃楼
B.轮廓 遨游 千钧重附 耀武扬威
C.稠密 概率 五赃六腑 耐人寻味
D.闲遐 点缀 心有灵犀 天崖海角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B.从他语无伦次的表述里,我们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缘由。
C.购买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科学家们还将借此机会了解,如果彗星的碎片与地球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重庆的山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重庆人,也孕育了特有的“耿直”的重庆精神。
C.为了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5.根据提供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使其前后文组成一段和谐完整的话。(只填序号)(3分)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    ; 
 
  。     。      。      。同样,离开求真的求善,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不一定有善的结果,甚至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因此,人文一定要以科学为其奠基。
①求真务善的交融,就是负责的数学上的“交集”,是全面的真正的负责
②因此,科学一定要以人文为其导向
③求善是负责,应有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④因为,离开求善的求真,不一定有善的结果,甚至违背人性,损害社会
⑤求真是负责,应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
6.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和“星期五”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度过26年孤独时光的经历。
B.鲁滨逊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新兴资产的英雄形象。
C.《鲁滨逊漂流记》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战胜困难的关键是要战胜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7.请你参加“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问题。(6分)
(1)科学兴趣对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3分)
材料一: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青少年时代就能专心致志地在花园里研究植物,并刻苦攻读前人的植物学著作,经常到野外采集标本。
材料二:美国著名科学家、世界上第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的设计者兰格力,童年时就喜欢观察鸟的状态,观察它们怎样张翼,怎样起飞,又怎样滑翔。
材料三: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天资并不聪颖,除数学外,许多功课的成绩都不好,但他喜欢动手做水钟、风车、风筝等。
我的发现:
(2)科学技术到底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 对此,小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为小华的发言再补充一个例证。(3分)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      。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2)转转不已(  )
(3)然则天下之事(  )
(4)但知其一(  )
9.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一老河兵闻之
B.其反激之力
C.至石之半
D.然则天下之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1.选段讲的寻找石兽的方法是“      ”。其根据是“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星新一
清晨,S先生睁开眼睛,枕边的耳机装置柔声说道:“早上好。昨晚您的睡眠质量非常好。今天请精神百倍地开始您的工作吧!”
这小小的耳机连着S先生枕头中的“睡眠检查仪”,它能够准确地分析出S先生的睡眠质量。如果S先生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睡眠检查仪”会及时提醒他注意休息或者如何用药。
S先生心情愉快地穿衣下床,心中想:“真是一个方便的时代啊,以前的人肯定想都没想过生活能够如此方便吧。”
S先生开始洗漱,他将“口腔检查仪”放入口中,5秒钟后耳机中说道:“您的口腔非常健康。没有龋齿,酸碱度适中。”S先生洗完脸后,开始用“头发检查仪”梳头。“头发检查仪”会告诉S先生应该什么时候洗头发,用哪种洗发水最合适。梳完头发,S先生向马桶走去。马桶上的“排泄物分析仪”能够分析出S先生的肠胃情况,提醒他该如何注意饮食,是否需要用药。
S先生洗漱完毕,和夫人一起用早餐。这时耳边又传来轻柔的声音:“咖啡喝一杯就可以了。请再喝一杯牛奶。奶酪也再来一片……”这是天花板上的“营养分析仪”在精准地计算了早餐的营养成分之后通过耳机传来的指示。S先生像往常一样,严格执行着耳机中的命令。这样他就不会太胖,也不会太瘦,能够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S先生用过了营养均衡的早餐,准备出门上班。他用“电动擦鞋仪”擦干净了皮鞋,用“领带选择仪”选择了一条与当天的天气、衣服相配的领带。然后,他又打开了“丢三落四防止仪”,确认是否忘记带东西。
一切收拾停当,S先生准备出门。这时夫人对他说道:“家里的‘发票保存仪’坏了。你去公司的路上顺便送去修理吧。”“发票保存仪”能够分门别类地保存好家里的所有发票。自从有了这台方便的仪器,S先生家就再没发生过因为找不到发票而不能退货、换货的事情。
S先生接过“发票保存仪”,夫人又说道:“对了,昨天送去修理的‘关门确认仪’今天下午应该修好了。你下班的时候别忘了捎回来。”“关门确认仪”能够在S先生外出或睡觉前提醒他大门是否关好。多亏了这台“关门确认仪”,S先生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查看大门是否关好。
送走S先生后,夫人开始用“万能故障检测仪”检测家中所有的仪器,如果哪个仪器有故障,就让S先生第二天上班的路上送去修理。多亏有了这些仪器,生活才变得如此方便。所以仪器一有毛病,必须尽快送去修理,否则生活肯定会一团糟。其实,这些仪器原本都结构复杂、制作精良,购买时说明书中都保证3年之内无需修理。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到现在为止,家中很多仪器都用了5年以上,而且日积月累,家中已经有1
000多种仪器,所以每天难免会有一两种仪器需要修理。
此刻,S先生正春风满面地走在上班的路上,他的腋下夹着需要修理的“发票保存仪”,耳边“交通状况报告仪”正在告诉他上班路上的路况信息。S先生脸上不禁浮现出得意的微笑:“真是一个方便的时代啊,以前的人肯定想都没想过生活能够如此方便吧!”
(有删改)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仪器时代的特点。(4分)
13.“真是一个方便的时代啊”中的“方便”的含意是什么 (3分)
14.选文倒数第二段中说:“仪器一有毛病,必须尽快送去修理,否则生活肯定会一团糟。”“家中很多仪器都用了5年以上,而且日积月累,家中已经有1
000多种仪器,所以每天难免会有一两种仪器需要修理。”这两句话表现了什么 (4分)
15.试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小说通过描写仪器时代的人的生活,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4分)
三、写作。(40分)
人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依赖于一种探险精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曾经经历过一件或多件震撼自己心灵的事,请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单



一、1.答案:B 解析:A项中,“凛”应读lǐn,“噬”应读shì;C项中,“挚”应读zhì;D项中,“湮”应读yān,“溯”应读sù。
2.答案:A 解析:B项中,“附”应为“负”;C项中,“赃”应为“脏”;D项中,“遐”应为“暇”,“崖”应为“涯”。
3.答案:D 解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应改为“难以预料”。
4.答案:B 解析:A项中,“眼花缭乱”的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用来形容歌声。C项中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号前面加上“的倡议”。D项中,“防止”与“不再发生”语义重复,可删去“不再”。
5.答案:⑤③①④② 解析:根据前面的语境“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分析,可知下面两句话应先写“求真”,再写“求善”,而且根据横线处的“;”可知,这两句应该是并列句,因此可以确定先第⑤句再第③句。第三个横线后是句号,可以推断第三句应该还是要说“真”与“善”的问题,有可能是对前两句的一个小的总结,这样分析可知填第①句比较合适。从后面的语境来看,“同样”“因此”这两个词语很关键,第四、五个横线上的内容应与之对应。由此分析,可知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依次是⑤③①④②。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题时要先看清答题要求,选择“表述有误”还是“表述正确”的一项,再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A项的说法错误。通过阅读名著,可知鲁滨逊是在岛上生活到第26年的时候,岛上来了一群野人。鲁滨逊发现后,用火枪和《圣经》慑服他们,并救下了“星期五”。
7.(1)示例: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是许多著名科学家成功的起点。 解析:本题所给的材料都是科学家小时候的事迹,都是他们小时候喜欢科学的例子。组织答案时需要从这个共同点来说明。 (2)示例:农药可以用来消灭害虫 也可以污染环境 解析:能够说明科学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的例子比较多,可以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找,如“网络”“手机”等。解题时,要指明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二、(一)8.答案:(1)咬,文中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停止 (3)既然这样,那么 (4)只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识记。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虚词“之”的理解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之”的多种用法。A项中,“之”是代词,指上文的观点,其他三项的“之”都是助词,译为“的”。
10.答案:(1)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2)和尚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大致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再回到文章中,根据语境弄懂句子。具体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然后遵循直译为主的原则,一一翻译。第(1)句要注意关键词“固”“颠”等;第(2)句要注意关键词“如”“果”等。
11.答案:求之于上流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要求用原文回答。这类题一般不难,只要我们能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思考回答即可。
(二)12.
答案: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由仪器检测分析,人的一切活动都听从仪器指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S先生睡醒之后的每个活动都需要仪器来指挥,每个活动都听从仪器的安排,这一点反映了仪器时代的特征。
13.
答案:人做什么事都不用操心,都有仪器提示。 解析:从文章的标题来看,S先生认为的方便,是仪器带来的,生活中的一切都由仪器来指挥,不用自己操心。
14.
答案:仪器给人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负担。 解析:1
000多种仪器,每天都需要修理,无形当中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便,这句话暗示了仪器时代的生活也一样存在问题。
15.
答案:结构上,照应前文;内容上,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题,暗含着对仪器时代的讽刺,引起读者思考。 解析:每天都有仪器需要修理,否则生活肯定会一团糟,这给生活带来了负担,而S先生仍觉得生活方便,作者这样说带有一种讽刺意味,含蓄地揭示了主题。
16.答案:物极必反,简单也是一种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章通过S先生上班前的一系列活动,表现了仪器时代的生活特征,告诉人们仪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过分依赖仪器,也使人在生活中成了仪器的“奴隶”,给人带来负担。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