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课件PPT第二课时15 最苦与最乐课件PPT情境导入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前贤哲人有过很多深刻的思考,寻常百姓也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你们觉得世上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人们如何对待苦乐,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梁启超对待苦乐的态度。课件PPT课时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知足 安分 达观 责任 谈
苦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 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谈
苦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谈
苦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谈
苦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古语——如释重负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论
乐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作用: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论
乐1.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2、谈谈对“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脱;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里的“苦”与“乐”、“负责任”和“尽责任”不是两种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应辩证地把握认识。3.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课件PPT 4、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作用: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5、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请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课件PPT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了。”“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课件PPT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课件PPT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拒绝痛苦,但它们是一对孪生姐妹,相生相依。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写篇好作文而费尽心思,为了解道数学题而呕心沥血。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分
说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有苦才有乐苦中有真乐责小得小乐责大得大乐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结构图示
课件PPT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 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课件PPT随堂测试1.判断对错。
(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课件PPT随堂测试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3.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课件PPT随堂测试参考答案:
1.(1) √ (2)× (3)√
2.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3.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