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课件PPT15 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课件PPT情境导入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课件PPT课时目标1.梳理重点字词,简要了解作者生平。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课件PPT作者档案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课件PPT文题解说 题目“最苦与最乐”点明了本文所论述的对象,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课件PPT生难字词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课件PPT生难字词【失意】不得志。
【安分】规矩老实,守本分。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苦海】原始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课件PPT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1.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第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课件PPT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课件PPT主题概括 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而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课件PPT课堂小结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
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今天,我想大家都应该好 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课件PPT随堂测试1.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失意:失去意义。
B.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C.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D.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课件PPT随堂测试2.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10字以内)课件PPT随堂测试参考答案:
1.A
2.知足 安分 达观
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