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课件PPT20 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课件PPT情境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味。课件PPT课时目标1.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3.品析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感情,把握诗的主旨。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作者档案课件PPT文题解说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建的黄金台。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是诗人登幽州台的感慨。课件PPT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课件PPT生难字词【前】过去。
【古人、来者】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 )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参考译文:
放眼望去看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回头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1.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2.“独怆然而涕下”中“独”字有何作用?
“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课件PPT结构图示登幽州台歌
前 后
(寂寞苦闷)
悠悠 怆然课件PPT主题概括 本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 岳
杜甫课件PPT作者档案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为“诗圣”。课件PPT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课件PPT生难字词【岱宗】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生难字词【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心胸摇荡。生难字词【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参考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课件PPT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本诗每句都体现了“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具体体现在哪里? 岱宗夫如何?
——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
齐鲁青未了。
——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远望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凝望愿望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写出了泰山的阔大景象使自己心胸摇荡。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课件PPT2.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
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割”字写出了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课件PPT3.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课件PPT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课件PPT结构图示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高耸
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
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主题概括课件PPT随堂测试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形容从容不迫)
B.独怆然而涕下(苍老的样子)
C.造化钟神秀(天地、大自然)
D.会当凌绝顶(聚合,合拢)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 ·· · 随堂测试参考答案:
1.C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望 高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