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 童年的朋友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 童年的朋友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1 20: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朋友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是自传体小说节选;(2)展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因此,学习本文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借助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是在朗读分析的基础上体会两个朋友疼爱“我”的不同方式
3、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外貌描写和景物烘托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童年时两个朋友给予“我”的不同形式的爱心
二、教法设计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选择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一)采用竞赛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分析两个朋友对“我”施予爱心的不同方式,达成目标(2);(二)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写作训练,达成目标(1)
三、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竞赛,调动积极思维,运用讨论、诵读、比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分析讨论中学会运用,使读写听说能力协调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两组画面:(1)歌曲《童年》的音乐声中,儿童欢快、嬉戏的活动情景;(2)两幅图片:A、好奇遭打,冷眼看人生,B、家境惨淡,拾废旧度日;配以话外音,介绍高尔基苦难而又不失美好的童年生活对比中激发学生兴趣,切入正题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同时屏幕显示易错字词(音、形)
2、讨论交流:
(1)“我”童年时的两位朋友分别是谁?
(2)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找出相应语段
(三)精读课文,引导达标
1、总体设疑,高屋建瓴
(1)这两个朋友对“我”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
(2)各人的表现形式又有何不同?
2、讨论质疑,攻破难点
(1)分A、B两大组细读课文,开展竞赛,边读边议
A组读第一部分后讨论:
①课文怎样描写外祖母的外貌?
②课文怎样细致刻画外祖母的神态?
a、微笑时给人什么感受?
b、牙齿、面孔、鼻孔各是怎样的?
c、衣服什么颜色?眼光透出什么心情?
d、整个身体举动又怎样?
③怎样反映外祖母对我疼爱有加?
(第③点要求学生举文中语句,理由简练而又充足)
B组读第二部分后讨论:
①傍晚时分的景物描写给人什么印象?
②为什么“好事情”要和“我”一起欣赏自然风光?
③他从哪些方面关心“我”的成长?
(第③点仍让学生举例说明,阐述理由)
(2)A、B两组推举代表分析课文,阐发理由
(3)教者适时指导点评,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赏析佳句,突破重点
1、(屏幕)显示两组画面,欣赏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1)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
(2)(俄罗斯大地)秋季傍晚时分的景象
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7节和第二部分1—3节,比较分析课文是怎
样描写人物神态和景色的
3、讨论赏析,体会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这些描写是“我”对外祖母什么品质的赞美的体现?
(2)大自然的美景和“好事情”之间产生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感受效果
(五)读写结合,深化目标
1、(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明确观察要求
(1)儿童欢快、嬉戏的活动情景,重点观察景物
(2)两个学生为一条证明题争论不休的镜头,重点观察人物神态
2、仿写一段外貌描写或景物描写(150—200字)
3、现场交流点评,赏析佳句
(六)回放目标,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外 外 景 好
祖 貌 物 事
母 描 描 情
写 写
“我”
和 关 人 长
蔼 爱 做 成
可 有 我 我
亲 加 教 助

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给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
伫立(  )
依傍(  )
伶仃(  )(  )
酒酿(  )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1)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挑逗:
(2)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忍俊不禁:
(3)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伶仃: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3)“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写看紫藤萝花是按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来写的,即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B.文章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在描写时使用了“垂下”、“流动”、“迸溅”三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动词。
C.文章中回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稀落是为了说明那时候人们生活贫困,无暇顾及花木。
D.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设置悬念,结尾用“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做照应,文章结构完整紧凑,线索清晰明了。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8—11段,完成问题。
5.第8段首句有什么作用?结句又该怎样理解?
6.仔细揣摩第9段的含义。
7.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8.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
【答案】
1.
zhù
bàng
líng
dīng
niàng
jīn
qiòng
2.(1)逗引
(2)忍不住要发笑
(3)孤独,没有依靠
3.(1)比喻
(2)排比、拟人
(3)拟人、反复
4.C
5.首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花的香;从结构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自然引起下文的回忆。结句为十多年前人们伤害花而感慨,同时说明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将永存心底,也为下文花盛开做铺垫说明生命是永恒的。
6.花又开了,开得这样“密”,使“我”感到生命是永恒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它给人强烈的震撼力量。
7.“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8.作者凝望盛开的紫藤萝花瀑布,驱散了心中的悲痛和焦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