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传神与魅力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
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3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
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板书: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韩熙载夜宴图》,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活动2【讲授】比较中西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呈现风格丰富多彩,不过从世界绘画两大体系来看,东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代表,西文绘画以油画为代表,这两大体系绘画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色。
(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工具材料上
(2)在审美倾向上,西方绘画作品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
(3)西方绘画另一个重要代表的艺术语言就是对于“光影“的运用,中国画重线条,墨色的表现
活动3【活动】欣赏分析中国美术作品特点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来作画,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甚至有时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所谓“笔”,是指钩、勒、皴、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染、泼、积等墨法,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彩”(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等五种不的色度)或“兴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纸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中国画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活动4【练习】欣赏中国名画
1、《韩熙载夜宴图》
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问1: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 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提问2: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
提问3:这个红衣服的人是谁,什么身份 郎粲
提问4:郎粲是怎样的动态 画家这样捕捉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怎样的心情 ——轻松、得意、入神 。
提问5:画面中再找一找哪些典型的人物专注地倾听音乐
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2、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5【作业】课后拓展
1.
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