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2、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
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运用简化与夸张的手法设计纹样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界中美丽的花
2、提问: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 (学生回答)
3、多媒体展示:
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
藻井”,是指佛教建筑中最高,而且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极乐世界的天花板”。在中国古代,很多建筑都是木制建筑,因为很怕着火,就在屋顶的构架上画了许多类似水藻纹的图案,意为“此处有水,不会着火”,体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思想,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而木梁向上累架,是一个“覆斗形状”,好像一个大的彩绘井架,长久以来就形成了优美的藻井图案艺术。
宝相花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又称“宝仙花”、“宝花花”。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只是将花朵、花苞、花瓣、花托、花叶等形象作四面的均齐的放射结构排列,组织成多层次的装饰花纹。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大量使用于石窟寺的藻井中心、光背以及边饰之中,隋唐以后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我们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少数民族华丽服饰纹样
工艺品上的装饰纹样
4、思考:
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 (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
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
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提问
⑴课文中“华”与“花”的关系,你想到什么 (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
⑵我们这节课学习主要内容是什么 出示课题:纹样
2、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
⑴观察与写生: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⑵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多媒体演示对荷花的各种变形)
⑶还可以运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树叶为例演示装饰过程)
3、小练习
请选择其中的一朵花,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4、教师评价
(1)
.你运用了哪种方法变形
(2)
.是否保留了特征
(3)
.你认为变得漂亮吗
5、教师讲解并板书
纹样的概念: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
单独纹样:指一种与四周无联系,独立、完整的纹样。分对称式、均衡式两种。
适合纹样:与一定的外形轮廓相适应的纹样。
角隅纹样:装饰于物品的一角、对角或四角的纹样,民间称“角花”
纹样色彩的运用
对比色:色相环上夹角15°
近似色:色相环上0°—45°
同类色:色相环上0°—120°
纹样的装饰要素:点、线、面
纹样的造型方法:省略、夸张、添加、分解
活动3【练习】三、课堂体验,落实知识。
刚才我们了解了纹样的形成,下面根据课件中展示的几组自然花,设计一副单独纹样并运用点、线、面进行黑、白、灰装饰。(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4【活动】四、作品展示,激励评价。
⑴学生自评
⑵学生互评
⑶教师综合评价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五、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花卉图案不但抒发我们的感情,而且丰富人们的生活。一件物品有了花卉的装点,常常变得更加亲切,更加可爱。
六、拓展延伸,激发激情。
把你设计的单独纹样连续的摆在一起,会是什么
这将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连续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