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
1.课前导学:结合课文,绘画红军长征路线图,标明走过的省份,经过的江河,到达的重镇及发生的大事。
2.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文字、音像等);
3.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播放庆祝红军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新闻报道。
〈问〉:刚才看到的是关于什么的报道?
〈答〉:庆祝红军胜利80周年
教师跟进导入:这是10月19日晚《新闻联播》在头条关于庆祝红军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新闻报道,那么党中央为什么会对长征胜利80周年如此重视,近期新闻也不断报道怎样践行长征精神。80年前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的胜利有怎样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新课讲授
〈课件展示〉:本课课题及导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3、体会长征精神。
第一篇章
战略转移
——被迫长征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第59页的内容,思考讨论:
1、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红军长征的时间、出发地、经过是什么?
〈动脑筋〉(分组讨论):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讨论归纳〉: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简要回顾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得出以上结论。
〈学生活动〉:让学生据图说出红军前期长征路线,并说出发生的历史事件:(冲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过渡〉:对比博古和毛泽东军事路线的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是:这条路线是毛泽东的明智主张,不去湘西,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能保存实力。之后,红军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在遵义召开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
第二篇章
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学生看书〉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会议内容和意义
〈学生活动〉:据长征路线图,说说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那些军事活动?
学生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过渡〉:《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过了岷山,长征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之下所做的诗句,但是吴起镇会师并不是长征的结束,一年后的会宁三大主力会师才是红军长征的结束,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结束。
〈课件展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路线,会宁会师楼。
〈动脑筋〉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胜利的意义。
第三篇章
精神永存——永远的长征
〈动脑筋〉(分组讨论):
1、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课件展示〉
红军在遵义会议后的军事行动,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征途中的困难与表现的长征精神。
〈讨论归纳〉
1、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2、红军虽然被迫长征,但能及时调整战略,更换领导层,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
〈思维碰撞〉(谈体会):
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讨论归纳〉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忍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由学生归纳。
四、课堂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当堂训练、完成助学(共36张PPT)
枣庄市第十七中学
孙中启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3、体会长征精神。
第一篇章
战略转移
——被迫长征
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第59页的内容,
思考讨论: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是何时从何地出发开始长征的?大体路线?
自学指导一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利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50万
第五次
8万
军队人数
突破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博古
经过
1934、10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封锁线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二篇章
转危为安
——走向胜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60页、62页的内容,
思考讨论: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4、遵义会议后的军事活动?
5、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历史意义是什么?
自学指导二
遵义会议
地点
意义
内容
时间
1935年1月
遵义
解决了……,取消了……,肯定了……。
确立了…挽救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取得了哪些军事胜利?
泸定桥
赤水
河
湘
江
★
遵义会议后的军事行动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抢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到达吴起镇
原因
经过
红军
反“围剿”失败
第五次
1934、10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陕北吴起镇会师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
突破四道封锁线
过草地
四渡赤水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毛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泸定桥
赤水
河
湘
江
★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吴起镇(1935.10)
会
宁(1936.10)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胜利
标志
时间
地点
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原因
经过
红军
反“围剿”失败
第五次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
陕北吴起镇会师
过草地
1936、10)
1936年10月
意义
粉碎了……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第三篇章
精神永存
——永远的长征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复杂的民族关系。
爬雪山
红
军
战
士
翻
越
雪
山
雪
山
忠
魂
草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红
军
过
草
地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合作探究
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种种难想象的困难,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精神—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无惧无畏、顾全大局、不抛弃、不放弃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如何继承发扬长征精神?
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多学知识,增强本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当堂训练1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如雪山草地
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当堂训练2
要求:
1、完成《助学》P65---66的1—7题。
2、认真书写,合上书本,独立完成。
3、时间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