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21课一战的爆发课件(17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第21课一战的爆发课件(17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0 19:40:33

文档简介

课题: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持续四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
二、课程标准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称霸世界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识记一战的过程,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树立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图片
教师: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在20世纪初期不可避免的又不可思议的爆发了,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空前的战争。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战争的到来。)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欧洲大陆密布战争乌云。
一、战云密布的欧洲
展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美经济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英国退居第三位,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
教师: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是否平衡?
学生:不平衡。德国在欧洲经济实力最强,但拥有的殖民地少于英国、法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师: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使得按旧实力瓜分世界的格局成为过去。
展示: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教师:皮洛夫所说的“别的国家”主要指哪些国家
学生:英法等西方列强。
教师:皮洛夫的话,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
学生:根据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的要求。
教师:德国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他们在激烈角逐中纷纷寻找伙伴以壮大自己的力量,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同盟。
展示:
教师:请依据地图,说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学生:三国同盟包括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
教师:请结合材料说出他们结成盟友的纽带是什么?
学生:国家利益。
(设计意图: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同时又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结成盟友。)
展示:
教师:这些数字和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战火燃烧的世界
展示: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
教师:哪里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
学生:巴尔干半岛。
教师:点燃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学生:萨拉热窝事件。
教师:两颗愤怒的子弹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爆发?
学生: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十分尖锐。萨拉热窝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展示:
7月30日,俄国宣布实施总动员,声援塞尔维亚。
8月1日,德国正式对俄国宣战。
8月1日,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对比利时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8月6日,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
——《世界历史》解说词
教师:八月炮火烧遍,迅速越出了巴尔干范围,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大厮杀。
(设计意图:通过对1914年参战国参战概况的补充,认识到一战全面爆发。)
展示:
八月炮火烧遍/四载生灵涂炭/那个八月,霞飞,毛奇,克卢克……粉墨登场/那个八月,按小时计,按分钟计……  
那个八月,人类那样的自以为是/一些人在战争中崛起,操纵亿万生灵/在战场上布局,在战场下斗智……
——《八月炮火》
教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多久?
学生:四年。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有“人体磨坊”之称的凡尔登战役的情况。
播放:《凡尔登战役》视频片段
教师:这段视频,反映了战争的什么特点?
学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残酷性、破坏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便于直观、形象的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环性。)
教师: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战役之一。随着局势的发展,
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个国家卷入战争。1917年,又有哪些国家加入
学生: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方面的作战。
教师:美国和中国的参战对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
学生:加速一战的结束。
教师: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胜利的天平逐渐转向协约国一方。战争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学生:1918年,德国投降,历时四年的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流血极多、代价极高的一场恶战。
三、战争付出的代价
展示:
战争历时
4年多(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400万平方千米以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动用武器
首次使用坦克、毒气、飞机、飞艇;杀伤力很强的炮弹、燃烧弹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教师:请你根据表格数据,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学生:一战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教师:一战的硝烟已经散尽,然而,近百年来,一战的枪炮声给人们心头蒙上的阴影难以抹去。一战结束了,但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
(设计意图: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来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四、战争带来的思考
展示:
“政府和个人都按照这悲剧的韵律,摇摇晃晃地进入到无效的暴力之中,屠杀和破坏的规模日益增大,使人类社会所遭到的伤害,在一个世纪内都难以恢复。胜利的代价是如此昂贵,以至于几乎难和失败相区别。……既不能解决欧洲问题,也不能消除再产生战争的危险。”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以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拚命往前赶……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游心影录》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谈一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学生:战争不能解决问题,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科技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人们应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等。
教师: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异常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战争的目的是要以史为鉴,树立珍爱和平的意识。)
六、课堂检测
1、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2、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闪击波兰
七、板书设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云密布的欧洲
二、战火燃烧的世界
三、战争付出的代价
四、战争带来的思考
八、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结合课标要求,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过程、战争的影响、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四方面学习,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补充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字资料、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和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视频资料,效果较好。不足之处,课堂上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
国家利益是寻求盟友的主要原因。
——《新全球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海军对于德国是“奢侈品”对自己是“必须品”。
——英国
“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就如同没有壳的软体动物。”
——德皇威廉二世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概况(共17张PPT)
课题: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博览会》
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当时的人们把人类最善良的愿望都寄托给了新的世纪。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云密布的欧洲
英法德美经济地位变化与殖民地位次比照表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3
4
1
2
4
3
2
1
4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德国、
美国经济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漫画)
一、战云密布的欧洲
“别的国家”主要指哪些国家
皮洛夫的话,反映了德国的
什么要求?
国家利益是寻求盟友的主要原因。
——《新全球史》
据地图,说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概况
海军对于德国是“奢侈品”对自己是“必须品”。
——英国
“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就如同没有壳的软体动物。”
——德国皇帝
威廉二世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二、战火燃烧的世界
哪里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点燃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普林西普
皇储夫妇遇刺
普林西普被捕
一把枪挑起了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十分尖锐。
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扩军
备战。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导火线
……
一、战云密布的欧洲
7月30日,俄国宣布实施总动员,
声援塞尔维亚。
8月1日,德国正式对俄国宣战。
8月1日,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对比利时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8月6日,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
——《世界历史》解说词
二、战火燃烧的世界
二、战火燃烧的世界
八月炮火烧遍
四载生灵涂炭
那个八月,霞飞,毛奇,克卢克……粉墨登场
那个八月,按小时计,按分钟计
……  
那个八月,人类那样的自以为是
一些人在战争中崛起,操纵亿万生灵
在战场上布局,在战场下斗智
……
——《八月炮火》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战持续多久?
二、战火燃烧的世界





三、战争付出的代价
战争历时
4年多(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动用武器
首次使用坦克、毒气、飞机、飞艇
杀伤力很强的炮弹、燃烧弹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请你根据表格数据,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四、战争带来的思考
“政府和个人都按照这悲剧的韵律,摇摇晃晃地进入到无效的暴力之中,屠杀和破坏的规模日益增大,使人类社会所遭到的伤害,在一个世纪内都难以恢复。胜利的代价是如此昂贵,以至于几乎难和失败相区别。……既不能解决欧洲问题,也不能消除再产生战争的危险。”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以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拚命往前赶……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游心影录》
结合材料谈一谈,第一次世界
大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异常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四、战争带来的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1914—2014)
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