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29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29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0 19:47:13

文档简介

课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影响20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战争,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二战前夕,英、法为了自身的太平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慕尼黑阴谋;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顶住了德国的压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课程标准
知道第二次大战的主要进程,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慕尼黑会议、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直观得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新闻视频
教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周边很多国家的不满和愤怒。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引起很多国家的愤怒和不满呢?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新闻导入,对于这个新闻一直是很多人注意的事情,作为学生情绪可能更好调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是谁
,在绥靖法西斯战车?
教师: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在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动措施,在国内建立独裁统治。
展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以及在其他场合,都曾一再宣称,他就是要消灭布尔什维主义,要使东欧广袤的领土归属于德国。
——引自帕尔默(美)《现代世界史》
1933年希特勒上台,…

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讨论: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希特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一个反共的人,一个独裁的人。
教师:希特勒在国内建立了独裁统治,而且还想通过战争来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展示:
材料一
(1936年3月)7日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对德国的违约行动,英法仅在口头上提出抗议,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赵东禾(中)《论纳粹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两个特点》
材料二
希特勒后来承认:“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施密特(德)《我是希特勒的译员》
教师:希特勒的这一行动没有受到国联的有效制裁,所以胆量越来越大。于1938年3
月吞并了奥地利。那么对于这一赤裸裸的侵略事件,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什么呢?
展示:
英、法驻德大使馆奉命提出抗议照会,谴责德国对奥地利施加“压力”。希特勒……干脆宣称德、奥关系是“德意志人民的内部问题,与第三者无关”。一个月后,西方大国都承认了这一事实。
——王斯德(中)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教师:希特勒的这一行动被国际社会承认了,他的侵略野心进一步的膨胀。接着希特勒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合谋制造了慕尼黑阴谋。什么是慕尼黑阴谋呢?
展示: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
学生: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签定协定,规定了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展示: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条约,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
。正文共八条:
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教师:英法等国对德国法西斯做了再一次的退让,这种一再退让的政策我们称之为绥靖政策,那么什么是绥靖政策呢?
展示:
英文“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含义是“抚慰”、“平息”、“姑息”。
绥靖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
——王斯德(中)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教师:英法等国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有什么影响?
学生:目的是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展示:

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解决,据我看来,只是一个更大规模的解决方案的前奏,全球将可以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得到和平。”
——张伯伦
(1938年9月30日于伦敦赫斯特机场)
教师:那么世界局势有没有像张伯伦说的那样得到和平了呢?
学生:没有。
教师: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二、是谁
,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
1、二战的爆发
播放:视频《二战的爆发》
教师:二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时间是1939年9月1日,标志是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教师: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
展示:1939到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地图
教师: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就连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在39天内被征服。看看下面这个法国人悔恨与无奈的表情,猜猜看,他可能悔恨什么呢?
展示:
学生:悔恨不该实行绥靖政策,不该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教师: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与法国的结果相同吗?
展示: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教师:面对气势汹汹的纳粹,从伦敦的重重迷雾中传来了新首相丘吉尔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决不投降!”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邱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二战的扩大
教师:
1941年6月22日,德国掉头向东,进攻苏联。德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很快就推进到苏联腹地,并调集精锐部队围攻苏联首都莫斯科。
展示: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1941年斯大林
教师: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
展示:
到1942年1月中旬,苏军歼灭了50万德军,击毁了1
500辆坦克,把德军击退150~300千米。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产了,这场战役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莫斯科保卫战》
教师:正当欧洲战火熊熊之际,扩张成性的日本也在磨刀霍霍。日本企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它梦寐以求的“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太平洋舰队被认为是日本南进的重要威胁,于是日本发动了突然袭击。
展示: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1941年度12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国会的演讲
教师:“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
学生: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展示:日本偷袭珍珠港地图
教师:日本对珍珠港的突袭以损失飞机29架、特种潜水艇5艘的微小代价,炸沉炸伤美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击毁美机约180多架,毙伤美军3500余人,摧毁和损坏了港内、岛上的大部分设施。美太平洋舰队遭此打击,完全丧失了元气,在以后的6个月时间不得不躲入偏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原本中立的美国蒙受国耻,宣布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展示:
战争阶段
时间
标志事件
爆发
1939年9月
德军突袭波兰
扩大
1941年6月
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最惨痛的那场悲剧已经过去,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因为在这如烟的往事中间,蕴含着人类的盲动、人类的利己主义,以及面临那人类公害所显示出的漠然。也正是在这曾经的恐怖面前,唤起了人类新的理性。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大国应该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教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记忆:
展示:
德国吞并奥地利,魔爪伸向捷克地。
德国城市慕尼黑,德意英法来开会。
牺牲捷克祸东引,绥靖政策埋祸根。
战火纷飞1939年,纳粹德国侵波兰。
一九四一六月天,德国向东侵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太平洋。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
.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
.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
.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
.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3、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搜集有关的文字资料。
七、板书设计: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是谁,在绥靖法西斯战车?
二、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1、二战的爆发
2、二战的扩大
八、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针对本课教材,对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分成了两部分:“是谁,在绥靖法西斯战车?”“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第二部分又分成爆发和扩大两部分。历史线索明确,层层递进,学生易于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导入时出示了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安倍参拜出示靖国神社的新闻,利用时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讲述中,给出了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各种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教学,可以更直观、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二战的史实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存在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绥靖政策问题,用的时间稍长了点。整体的史料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共29张PPT)
1、了解慕尼黑会议、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和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学习用全面、客观的态度分析历史事件;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
3、通过看二战图片、重要事件的视频片段,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学习目标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以及在其他场合,都曾一再宣称,他就是要消灭布尔什维主义,要使东欧广袤的领土归属于德国。
—引自帕尔默(美)《现代世界史》
1933年希特勒上台,…

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引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意大利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匈牙利
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1936年3月)7日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对德国的违约行动,英法仅在口头上提出抗议,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引自赵东禾(中)《论纳粹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两个特点》
希特勒后来承认:“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引自施密特(德)《我是希特勒的译员》
英、法驻德大使馆奉命提出抗议照会,谴责德国对奥地利施加“压力”。希特勒……干脆宣称德、奥关系是“德意志人民的内部问题,与第三者无关”。一个月后,西方大国都承认了这一事实。
——引自王斯德(中)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英文“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含义是“抚慰”、“平息”、“姑息”。
绥靖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
绥靖政策
——引自王斯德(中)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意大利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
奥地利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

希特勒
墨索里尼
达拉第
张伯伦
《慕尼黑协定》
  正文共八条:
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条约,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

——引自《历史选修3
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之一)回忆道:“凌晨一点半,我们被带到了曾举行会议的那个大厅。在场的有尼维尔
张伯伦先生、达拉第先生
……气氛沉闷,判决就要作出了。
……
一个法国人用一种十分粗暴的态度向我们解释说,这是一项无权上诉、也不可能改变的判决。”
——引自《慕尼黑——和平的代价》
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解决,据我看来,只是一个更大规模的解决方案的前奏,全球将可以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得到和平。
——张伯伦
(1938年9月30日于伦敦赫斯特机场)








意大利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丹麦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士
葡萄牙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丹麦






波兰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士
葡萄牙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波兰


丹麦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士
葡萄牙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南斯拉夫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波兰
丹麦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1941年斯大林
到1942年1月中旬,苏军歼灭了50万德军,击毁了1
500辆坦克,把德军击退150~300千米。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产了,这场战役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最惨痛的那场悲剧已经过去,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因为在这如烟的往事中间,蕴含着人类的盲动、人类的利己主义,以及面临那人类公害所显示出的漠然。也正是在这曾经的恐怖面前,唤起了人类新的理性。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大国应该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1、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
是(

A
.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
.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
.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2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
.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
.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