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3 17:42:07

文档简介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等史实。
2、比较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学习难点: 鉴真和玄奘的不同之处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什么是遣唐使?他们来中国学习哪些内容?
唐朝时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著名的人物是谁?他何时到达日本?有什么贡献?
天竺是指什么地方?玄奘西行的最高学府是在哪里?有什么贡献?
合作探究:
日本为什么会派遣那么多的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回国以后,对日本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玄奘和鉴真在唐朝对外交往中分别最出什么贡献?二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我们受到什么感悟?
课堂小结:
<
四、当堂检测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
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 )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为了游山玩水
C、为了宣传日本文化 D、为了来唐朝交换物品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人数达到( )
A、200多人 B、300多人 C、400多人 D、500多人
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阿倍仲麻吕 B、吉备真备 C、玄奘 D、鉴真
高僧玄奘西行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
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记载了玄奘西游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著作是( )、
A、《春秋》 B、《史记》 C、《大唐西域记》 D、《资治通鉴》
6、识图题
图一 图二
(1)图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的人物是在唐朝哪一位皇帝在位是东渡的?他有什么贡献?
(3)图二的人物在何时前往天竺?他有什么贡献?
(4)两人有什么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案答案:
二、1、原因: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因为日本当时刚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鉴真: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1教育网
玄奘: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前往天竺。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1cnjy.com
相同点:都是唐朝著名的高僧,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的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不同点: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玄奘是唐太宗时期西行天竺;鉴真是结伴东渡、玄奘是独行西行;鉴真没有归国,玄奘归国了。21·cn·jy·com
感悟:遇到困难要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等。
检测题答案:
A 2、D 3、D 4、B 5、C
(1)鉴真 玄奘
唐玄宗时期 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www.21-cn-jy.com
唐太宗时期 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前往天竺。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鉴真东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代。国外的华侨往往被人称为"唐人",华侨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第四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遣
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等史实。
2、知道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
一、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
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问题思考
日本为什么会派遣那么多的遣唐使来中国?
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
文化。因为日本当时刚刚进行“大化改新”,
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
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宝
日本铜钱的样式与唐朝铜钱相仿
日本的茶道
日本和服
唐朝服饰
唐朝饮茶之风
二、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
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
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
在754年抵达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日本奈良招提寺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
等。
鉴真为促进中日友好交往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 郭沫若
鉴真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
问题思考:
1、遣唐使回国以后,对日本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

2、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哪个?
3、鉴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6次东渡的?他曾亲手设计的什么
建筑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4、从鉴真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精神?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
唐玄宗时期 唐招提寺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三、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寺院,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根据的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从玄奘身上我们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有顽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
季羡林: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问题思考
玄奘和鉴真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唐朝著名高僧,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了重
大贡献,都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感悟
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课堂小结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遣唐使
兼收并蓄
相互学习
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唐朝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技术 D.玄奘西游
2、从贞观年间起,先后遣唐使来中国达10多次的国家是(  )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3、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重要人物唐僧是根据什么人物模型而设计的(   )
A.鉴真 B.郑和 C.义净 D.玄奘
课堂练习
B
D
D
1、图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的人物是在唐朝哪一位皇帝在位是东渡的?
3、图二的人物在何时前往天竺,回国后,他写出了什么
书?
4、两人有什么不同点?
图一
图二
唐太宗时期 《大唐西域记》
唐玄宗时期
鉴真 玄奘
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玄奘是唐太宗时期西行天竺;鉴真是结伴东渡、玄奘是独行西行;鉴真没有归国,玄奘归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