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材内容分析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是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本课学习的是第二种方式——“和平交往”,它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与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相呼应。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通过设计活动、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比较古今中外的计数方法,认识到阿拉伯数字的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填写《中西文化交流大使申报表》,认识马可·波罗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东西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
难点: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看过许多的故事书吧,你还记得这本《一千零一夜》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一千零一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民间故事集······。
教师:《一千零一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在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方夜谭》。“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个名字,就足以把我们带到那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展示:
教师:这些符号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阿拉伯数字。(齐答)
教师:阿拉伯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财富”,它在古代世界里扮演怎样的角色 下面我们学习第7课《东西方交流的使者》一起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数字导入新课,轻松自然,同时也让学生对阿拉伯人的贡献有所了解。)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古老的误会———“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教师:关于“阿拉伯数字”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古老的误会,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人另有其人,它是谁呢?
为什么这些数字又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学生: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人是印度人,他们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种计数方法并加以改造,后来传到欧洲,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于是称为“阿拉伯数字”。
教师:在阿拉伯数字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呢
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现在又有哪些计数方法呢?
学生:罗马数字:I、II、III、IV、V、VI、VII
、VIII、IX、X
学生:中
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学生:英文: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学4: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教师:通过比较你认为阿拉伯数字有什么优势?
学生:笔画简单,书写方便,十进位制便于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中外不同计数方式的对比,认识到阿拉伯数字的重要影响,从而认识到阿拉伯人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教师: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阿拉伯人是如何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的呢?
展示:
教师:还记得我国西汉时开辟的丝绸之路吗?它是当时东西方的主要交通要道。除此以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阿拉伯数字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在这一条条商道上,最活跃的当属阿拉伯人。为什么阿拉伯人最活跃呢?(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
学生: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界处,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展示: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教师:以上材料反映出阿拉伯人具有怎样优秀品质?
学生:阿拉伯是一个崇尚知识,虚心好学的优秀民族。这是他们成为文明使者的内因所在。
教师:具有宽广、谦逊胸襟的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阿拉伯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奋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同时,西方一位有着英雄情节的旅行家跟随他的父亲和叔叔完成了漫长的旅行,并用文字向西方人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他就是马可·波罗。
二、漫长的旅行—马可·波罗来华
展示:
中西文化交流大使申报表
姓名
国别
作品
涉外工作年限
主要事迹
审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此项活动,变换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了马可·波罗来华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示:
教师: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经过3年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中国,这次漫长的旅行无异于一次探险,途中他们有可能遇到什么呢?
展示: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路上跋山涉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摘自百度百科
学生:遇到强盗、野兽、恶劣的环境、疾病、劳累等等。
教师:既然旅途艰辛,马可·波罗等外国商人为什么要频繁来往中国?
学生:元朝时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教师:当时我国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经济繁荣,使得马可·波罗等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中国,有实力才有魅力。
教师: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请同学们介绍他在元朝的经历。
学生:在元朝任职,游历大江南北等。
教师:1292年到1295年马可·波罗历时3年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回国后在一次战争中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展示:
材料一
“汗八里(元大都)……居民之多,以及房顶的一望无际,真是超出了一个人的想像……
。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二
受马可·波罗及其《行纪》的影响,许多探险者为了寻求东方的财富开始了远航,哥伦布就是其中之一。至今在西班牙基维利亚市的哥伦布图书馆还藏有一本拉丁文本的《马可·波罗行纪》,上面写满了哥伦布的注释与批语,这本书伴随哥伦布走完了地理大发现的全过程。
——《世界历史》
教师: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两段材料,分析《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很多记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史学界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提出了质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这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质疑历史的习惯,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无论阿拉伯人还是意大利人都让我们领略了和平交往的温馨与魅力。从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往来看,和平交流和暴力冲突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两者都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整合,但是和平交往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今天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交往有了更多的交流平台与方式,如联合国、WTO、奥运会等,外交活动、体育竞赛、学术交流、互联网等都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
今天的0,1,2,3,4……等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
( )
A.古代埃及人 B.古两河流域人
C.古阿拉伯人
D.古代印度人
2.
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
A.印度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3.约翰阅读完一本记录东方见闻的游记后,发现该游记对日后欧洲航海家的地理探险运动曾产生不小的鼓舞作用。你想约翰应该是阅读
(
)
A.《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唐吉柯德》 D.《天方夜谭》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古老的误会--“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漫长的旅行--
马可·波罗来华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学生较为熟悉,如何设计出新意是老师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一千零一夜》和阿拉伯数字导入新课,非常轻松、自然。本课采用了大量图片和史料,将遥远的历史形象展现于学生眼前,教学效果较好。
本课设计两大版块:一、古老的误会--“阿拉伯数字”的由来,本板块设计的“你有什么办法来表示0-9这十个数字呢”学生发言不积极,有些浪费时间。二、漫长的旅行--马可·波罗来华,本板块设计的填写《中西文化交流大使申报表》,变换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兴趣很高。
结绳计数
刻木计数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马可·波罗东来与西回的路线(共16张PPT)
一、古老的误会———“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谁?
为什么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你知道哪些古代的计数方法?
结绳计数
刻木计数
现在还有哪些计数方法呢?
罗马数字:Ⅰ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中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英文: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二、漫长的旅行—马可·波罗来华
姓名
国别
作品
涉外工作
年限
主要事迹
审批意见
马可·波罗东来与西回的路线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摘自百度百科
既然旅途艰辛,马克·波罗等外国商人为什么要频繁往来中国?
材料一:“汗八里(元大都)……居民之多,以及房顶的一望无际,真是超出了一个人的想像……
。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二:受马可·波罗及其《行纪》的影响,许多探险者为了寻求东方的财富开始了远航,哥伦布就是其中之一。至今在西班牙基维利亚市的哥伦布图书馆还藏有一本拉丁文本的《马可·波罗行纪》,上面写满了哥伦布的注释与批语,这本书伴随哥伦布走完了地理大发现的全过程。
——《世界历史》
古老的误会---------“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漫长的旅行----------马可·波罗来华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
今天的0,1,2,3,4……等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
( )
A.古代埃及人
B.古两河流域人
C.古阿拉伯人
D.古代印度人
2.
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
A.印度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3.约翰阅读完一本记录东方见闻的游记后,发现该游记对日后欧洲航海家的地理探险运动曾产生不小的鼓舞作用。你想约翰应该是阅读
(
)
A.《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唐吉柯德》
D.《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