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7 少年孙中山 第一课时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在香港学医时开始革命活动。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课件PPT作者简介预习检查读读认认。
孙中山 意思 应该 现在
先生 争辩 回答 问题课件PPT多音字少shǎoshào(很少) (少年)谜语识字:
岁到除夕。(打一字)山加减识字:
田+心=( )思字词乐园趣味识字课件PPT
王+见=( )现课件PPT近反义词字词乐园现在—如今 认真—仔细
争辩—争论
糊里糊涂——稀里糊涂近义词:反义词:认真—马虎
糊里糊涂—明明白白 课件PPT词语释义一直:总是,常常。
造句:姐姐送我的那支笔,我一直收藏着。
争辩:辩论;争论。
造句:但他天生没有这种争辩的本领。
糊里糊涂:对事物的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造句:我们要有远大理想,不要整天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课文详解品词析句1.学生走进私塾,除了吃饭就是读书,从早上一直读到晚上。 这句话写出了私塾的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文详解品词析句2.我天天这样糊里糊涂地读,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一点也不懂,这有什么用呢? “这有什么用呢?”是用了反问句的修辞手法,即:这没有用。孙中山这一举动说明他不满足已有的学习方式,有进一步要求理解文章思想的愿望。课文详解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会孙中山和私塾先生各自说话时的不同语气。朗读孙中山的话时,要用问和恳求的语气来读;朗读私塾先生说的话,要用严厉的语气来读。结构图解只读不讲——主动提问——获得知识课件PPT7.少年孙中山 概括主题 本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时,向先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课文详解问题初探 在私塾上学,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走进私塾,除了吃饭就是读书,从早上一直读到晚上。课文的意思,先生很少讲。7 少年孙中山 第二课时课文详解重、难点分析 孙中山为什么和先生争辩?结果怎样? 因为孙中山不想糊里糊涂地读课文,所以和先生争辩。结果先生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写法点拨运用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孙中山主动学习的形象。心灵感悟 同学们,我们在现实的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学会提问、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获得知识。拓展延伸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
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zēng biàn xiàn zài xiān sēng
争辩 现在 先生
zhēng biàn xàn zài xiān shēng随堂练习1.读一读,选一选,在正确读音后面用“√”标出。课件PPT√√√随堂练习2.读了课文,我觉得孙中山是一个( )的孩子。
A.乐于思考、热爱学习。
B.不听老师的话。
C.敢于主动提问。课件PPT A、C 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