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四
题号
一
二
综合评价
得分
16
17
卷面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 ,这歌谣控诉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3.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美国对蒋介石的压力
D.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4.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
《西安事变》
④《血战台儿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5.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6、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
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规模战役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8、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10.
国民党民主派柳亚子先生赋诗称颂毛泽东赴的某一行动是“霖雨苍生”“弥天大勇”。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去(
)
A.
长征
B
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重庆谈判
11、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你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吗?(
)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3月,国民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12、“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式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有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3、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4、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
1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____。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①③①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3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2014年12月13日,在一场国家公祭仪式上,七七名青少年宣读了一篇《和平宣言》,全文如下: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请回答:
(1)请问材料中的“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哪一座城市?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这里犯下了怎样的罪行?(4分)
(2)面对“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为了保存抗战力量,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何处?(4分)
(3)八路军115师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什么?中共领导军民深入敌后,建立了什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4分)
(4)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华民族终于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7分)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周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2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2分)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2分)这次“较量”的结果怎样?(3分)
(4)与材料四相关战役的重大战役是什么?(2分)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