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侵略与反抗检测(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侵略与反抗检测(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0 20:55:34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一
题号


综合评价
得分
16
17
卷面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4.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5.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圆明园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
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在(

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6.下列诗句中,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业绩的是(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
7.19世纪70年代,直接入侵新疆的是(

A.阿古柏 B.左宗棠 C.华尔 D.瓦德西
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9.资本输出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手段。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明确规定允许列强进行资本投资、开设工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1.《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
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④⑤⑥
14.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林则徐
②琦善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二.材料解析题(35+5分)
16.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17分)
(1)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分)
(2)日本单独发动了哪一次战争 (2分)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2分)在这一条约中,哪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生产造成的危害最大 (2分)
(4)沙俄外交大臣曾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他所说的战争是指哪一次 (2分)西方列强曾经在哪两次侵华战争中攻入北京城 (4分)
(5)在诸次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2
他在前往哈密的时候,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新疆的决心。
材料3
(他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请回答:
(1)上述言行分别出自谁?(6分)
(2)他们具有的相同的情感特征是什么?(4分)
(3)他们的事迹都很感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是谁的什么事迹?(4分)
(4)你还知道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过程中有什么人可以和上述四人相提并论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