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8.17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28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8.17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28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0 21:25:03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教有方法
教无定法
吴林中学刘广荣感谢您的指导、敬请留下宝贵建议.
教有模式
不唯模式
教要创新
育要求真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阅读课文,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笔记。
、是谁改进了蒸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
二次大战后,为恢复发展经济,美国、西欧、日本等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原子能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计算机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猫 
英国克隆羊
日本克隆鼠
中国克隆牛
中国克隆兔
韩国克隆狗
美国克隆猪
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神州七号”飞船和宇航员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能
计算机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
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
1、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
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
素,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学技术
生产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中涌现的新技术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材料: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等。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比重不断上升。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上了一节计算机课并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午饭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回趟老家。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白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
------某生日记
根据你的调查,谈谈科技进步对自己的学习、
生活产生的影响。(范围可涉及---网络信息、交通运输、家用电器、通讯手段、衣着饮食、医疗的变化等)
材料一: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
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
~1972年猛增到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因素在70年代约60%,80
年代达到80%。: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时,从事制造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
想一想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E
F
G
H
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CD
ABEF
GH
有人说,科技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核武器的使用、计算机的辐射、汽车尾气的污染等。如果是这样宁肯不发明利用。你是怎样认为的?
材料:据调查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0%-80%,而中国仅为30%。
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发展中国家1/40,相当于发达国家1/20.
请回答: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请你为我国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为荣。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选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七课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思想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进步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学习重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








估计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的确与生活在六十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讲读图
3
二:指导阅读、整体感知教师安排学生依案自学:
时间:19世纪--------年代以来。
领域:--------、------------、--------
第三
核心:---------的广泛使用。人类由此进入-----------社会。次科
①不仅涌现了大量的--------,而且大大加快了----。技
特点:
②科技各个领域之间--------。革
③-------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命
①推动-----------------空前发展。
影响

引起--------和--------的变化。
③推动了---------------------------------。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
6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教师总结:二次大战后,为恢复发展经济,美国、西欧、日本等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
加科研
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体现在哪些领域?4、教师用图片展示各个领域的成就。5、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教师指出:高科技的发展应具有高瞻性,应趋利避害。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可以简记为“
速度加快、领域渗透、比重加大”。
材料1: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中涌现的新技术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材料2: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等。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
教育、国防建设等.材料3:课本105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畅所欲言:根据你的调查,谈谈科技进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范围可涉及---网络信息、交通运输、家用电器
、通讯手段、衣着饮食、医疗的变化等)--某生日记
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上了一节计算机课并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午饭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回趟老家。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8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影响呢?9、材料一: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
1972年猛增到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因素在70
年代约6
0%80年代达到80%。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
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时,从事制造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
上升到72%。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四
课堂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五
课堂练习:1、想一想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思考讨论:有人说,科技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核武器的使用、计算机的辐射、汽车尾气的污染等。如果是这样宁肯不发明利用。你是怎样认为的?六、结束语: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为荣。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学生回答注意对比找出归律学生看书查找原因回答学生观赏图片学生读书回答1、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4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生互相交流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一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学生辨析回答讨论
201052
A
B
C
E
F
G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