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1张ppt)+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1张ppt)+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1 16:45:32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历史转折的来临,有时看似不经意,其实背后已经承受了蓄势已久的推力。
——《伟大的历程》解说词
题记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

两个凡是”
邓小平
1904——199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8页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1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061页
材料2
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61页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3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4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次会上,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唐正芒《中共党史简明教程》(下册)742页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文件传真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高度集权
民主集中制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一、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件?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怎样加强的?
2、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有所获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
基础
十一届
三中全会
重心
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1904——199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及意义;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会议的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知道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的《沉思与抉择》为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历史和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加强的表现。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有这样一段话令人深思:
历史转折的来临,有时看似不经意,其实背后已经承受了蓄势已久的推力。
——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解说词
是的,每个历史转折的背后都有着蓄势已久的推力,相信经过了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深的理解。请打开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有一首诗,叫做《沉思与抉择》,诗中没有直白地表达,只是婉转地抒发。既正视了历史,又更多地让人们看到希望。下面咱们一起欣赏,欣赏过程思考:这首诗再现的是哪个事件?
播放视频:《沉思与抉择》第一部分
第一篇
寻找航线,酝酿改变
1、诗中说:往日的伤口,曾经的劫难,指的是什么事件?
十年文革,“杂草比麦苗还光鲜,参天大树还会折断”
十年文革给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带来怎样的灾难?
“雷终于来了,撕开阴霾万里;风终于来了,荡涤尘埃漫漫;雷电中回响着人民对“四人帮”的宣判”,这又意味着什么?
文革结束了,深受其难的中国人民最大愿望是什么?请大家阅读课文38页第一段内容,找到答案。
人们的迫切愿望短期内能实现吗?又面临着怎样的阻碍?请继续阅读38页第一段的内容,找到阻碍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开展的原因。
2、展示: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就是华国锋。体味“两个凡是”谈谈你的看法。
你认为“两个凡是”正确吗?为什么?
应时代的召唤,1977年,邓小平走到了中国政治的前台,邓小平是怎样看待“两个凡是”的?
展示: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8页
从材料中你了解了邓小平的什么观点?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阅读课文38页第一段余下的文字、图片、小字。了解大讨论的概况结果。
人民经过讨论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某位伟人说的话,这次大讨论有怎样的意义?
真理标准大讨论,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力,推动了思想领域的改变,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推动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国的历史又一次走到了转弯处!这一次中国会作出怎样的抉择?请看大屏幕:
幻灯片:《沉思与抉择》第二部分。
第二篇
拨正航线,走进春天
诗中说:1978年的初冬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是什么消息让世界惊叹?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哪些重要内容?请看材料: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1、思想路线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现,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061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指导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实事求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共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制定的方针政策很多很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背弃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你能举例说明吗?
2、政治路线
材料二
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61页
材料告诉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抓住关键词解读两段史料,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发展经济的?
3、组织路线
材料四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次会上,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唐正芒《中共党史简明教程》(下册)742页
从材料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通过以上的分析,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让世界惊叹的消息”震天动地,怎么评价这次会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这样评价的:
展示:幻灯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齐读)
为什么这样说?请看:
展示:PPT:(仔细观察大屏幕的内容,想一想,三条路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演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要求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大路线前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演示:工作重心:经济建设;决策:改革开放
教师:改革开放什么时候开始的?
演示:由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和国家工作徘徊的局面。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何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驾护航!
第三篇
民主法制,保驾护航
学生:自主学习
一、平反冤假错案。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工作基本结束,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有效地调动起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平反冤假错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2、痛定思痛,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民主法治建设尤为重要。
(1)全会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2)你能说出一些和你切实相关的法律文件吗?
(3)法制建设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可依,依法治国,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请看大屏幕:
幻灯片:《沉思与抉择》第三部分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谈收获:同学们,通过我们对《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的感受、感知、感悟,相信大家会有颇多的收获:仔细回顾,你收获了什么?
学习历史,还要注意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历史脉络。
PPT展示:
十年文革结束之后,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实现了三大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同时加大民主法制建设保驾护航。从此,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展示:(图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总结升华:邓小平这个被外国人称为“政治魔术师”小个子,却拥有超与常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是他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是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群众一道推动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