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兴趣接触民歌,能主动学唱、专心聆听,深入体验交流,了解小调的基本特点。
2、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乐意学习方言演唱片断。
3、通过听、唱、演、创等活动方式,体验和感受江苏小调民歌《无锡景》的音乐特点,并能合作创编简单的小调歌曲旋律。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级的学习,已具备正确歌唱的基本技能和审美感知力及表现力,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不够浓厚,在教学中表现不够积极,因此本课教学中采用“听”“唱”“演”“创”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无锡景》。
难点:1、演唱时对歌曲装饰音、力度等进行处理。2、学生能自信地表达音乐感受,并积极参与实践与创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ppt出示图片,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20年南京青奥会等。
提问:根据图片内容,猜一猜这首歌名是什么 生:《茉莉花》
2、欣赏歌曲《茉莉花》视频,生边听边哼唱。
(1)思考:是哪个地方民歌 (江苏)
(2)提问:说一说还有哪些江苏民歌 (江苏民歌《杨柳青》、《太湖美》《姑苏风光》等)
3、导入新课《无锡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江苏民歌做铺垫,能让学生领悟到江苏民歌的音乐风格。】
活动2【讲授】
1、播放《无锡景》视频,初听歌曲观察画面,思考: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介绍无锡风光)
师小结:写景抒情,是小调中常有的内容,无锡人用亲切的语言描述无锡的美景和赞美自己的家乡。
2、第二次聆听,结合曲谱,分析歌曲。思考:(1)歌曲旋律有何特点 (2)歌曲中有哪些装饰音 (3)歌词有何特点 生聆听思考并标记在书上。
师:请同学回答问题(1)歌曲旋律有何特点 生思考回答(委婉、柔美、细腻等)
师小结:旋律特点优美、柔和、委婉、细腻就是江南民歌小调的特点。
师:这首歌曲为什么会使人产生这种感觉呢 音乐语言中有什么奥妙 歌曲中出现哪些音,哪些音没有 生回答师板书(有:do(宫)、re(商)、mi(角)、sol(徵)、la(羽),没有:fa、si)
师: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它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歌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引导生关注旋律中的特性乐汇“”请同学们用手画出旋律走向,找出类似形态的旋律。生回答。(、、
)视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体验呈下行趋势的模进以及小跳为主的发展方式。
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无锡景》为什么婉转柔美有江南民歌的原因,比如节奏较为密集,旋律以及进小跳为主,较为曲折,旋律以“宫”为主音的调式。
师:(2)歌曲中有哪些装饰音 生回答并在曲谱中圈出来。(波音、倚音)
师:(3)歌词有何特点 生:江苏地方音乐特色…(衬词)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音乐,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3、学唱歌曲
(1)拍一拍唱一唱。边拍边练唱,师唱一句生唱一句。
(2)播放原唱第一段。生随乐哼唱感受旋律,引导学生跟着乐谱欣赏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
(3)师弹唱歌曲生随琴跟唱,注意坐姿,委婉地唱,注意装饰音表现出来,体会其意境。
(4)加入二、三段歌词随伴奏演唱全曲。
(5)女生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第三段齐唱。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4、感受方言与旋律的关系
(1)欣赏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视频,感受用方言与旋律更匹配。
(2)生随师用方言念唱第一段歌词
(3)随伴奏用方言齐唱。
【设计意图:民歌源于方言,用普通话唱并非原汁原味,学习用方言唱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语言与民歌音调之间的关系。】
活动3【活动】
拓展巩固——小小音乐家
1、运用所学的民族五声调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旋律创作。
2、选两个小组进行比较讨论,师弹奏两小组音乐乐句,师生点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