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金
银
铜
铁
——打一地名
《无锡景》
江苏民歌
今日旅游
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初听音乐
《无锡景》
江苏民歌
请注意听,找出歌词中你认为有特色的地方来。
方言字音:唱拨拉
细细道道
衬词:末
那
《无锡景》
江苏民歌
调号:1=降B
拍号:2/4
速度:中速
情绪:抒情地
创作手法: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音乐结构:起、承、转、合
起
承
转
合
《无锡景》
江苏民歌
1、波音记号
2、一字多音
3、前倚音
《无锡景》
江苏民歌
《无锡景》
江苏民歌
《无锡景》
江苏民歌
《无锡景》
江苏民歌
小组合作、拓展:
1、分析《沂蒙山小调》,结合小调的特点,谈一谈歌曲通过哪些要素来体现小调的特色的?
2、找一找小调对于流行音乐
的影响
再听音乐
与前一种风格的演唱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会更喜欢哪一种呢?
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
请同学们注意聆听不同演唱的风格,
然后说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演唱1
演唱2
演唱3
衬词:
原生态
改编或创编
呀啊个呀呀呆
欣赏
1、请说出你听到的方言词。
2、你觉得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模仿一下好吗?
3、说出音乐的情绪。
活泼风趣
诙谐幽默
节奏明快
今天我们所了解三首民歌属于民歌中的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能够背唱一段歌曲;
2、欣赏《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初步了解小调的艺术特点;
3、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了解小调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安装APP课件进行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
2、
通过赏析、比较、讨论、演唱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感受小调的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3、
经历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地收集资料和研讨的过程,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深化对小调创作风格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乐于主动学习、认知、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激发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和力量,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学习了解的欲望。虽然它们对民歌中的小调不是很熟悉,但通过以往的学习,对汉族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有一些相关音乐文化知识的积累。
3重点难点
1、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初步了解小调的艺术特点。
2、经历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地收集资料和研讨的过程,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深化对小调创作风格的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让学生学习无锡风光、小吃、名人、特产,为课上小组讨论提供知识基础。课前任务单要求学校针对无锡简介里的板块做1分钟的介绍。
活动2【讲授】讲授
1、练声:通过循环呼吸的练声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配合的重要性。
2、以小组为单位,为无锡简介里的“无锡风光”、“无锡特产”、“无锡名人”、“无锡小吃”作代言,要求用一分钟时间介绍。
3、歌曲教学
(1)听一听——品味小调魅力:通过老师的亲自演唱将歌曲的美传递给学生。
(2)学习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衬词起承转合。弹奏无锡景的旋律,让学生用衬词“啦”轻声哼唱,。
(3)老师弹奏无锡景的旋律,学生跟琴唱谱及唱词。
(4)讲解一字多音和装饰音及两者的运用对乐曲的情绪起到什么作用。
(4)学生通过平板上的APP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与歌曲的掌握情况,选择高中低伴奏,或有原声的伴奏,或纯伴奏)
(5)集体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1: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民歌三种基本体裁——山歌、小调、号子,以《沂蒙山小调》为例,分析民歌小调有那些个性化创作方法 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呈现。(利用平板通过网络搜索想先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2:请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网络探究,研究民歌小调的创作风格对于流行音乐的影响。并找到一首流行音乐能体现小调的创作风格,以小组呈现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作小组研究汇报。要求:1、请结合小调的创作风格,谈一谈流行歌曲的词曲创作是怎样体现民歌小调的创作风格的。2、把探究的歌曲的曲谱和MP3发至老师的电脑上,汇报的时候结合曲谱和歌曲实例做分析。
活动4【作业】课后拓展
请运用学到的小调知识,创作一首符合“鱼咬尾”、“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带有小调风格的音乐作品。要求:四四拍,8小节,以do为主音的五声宫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