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三节 卤代烃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123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对点训练课后提升训练1.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H3CH2CH2CH2Cl
②CH3CH2CH2CH2Br
③CH3CH(CH3)CH2Cl
④CH3CH2CH2CH3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解析:①卤代烃的沸点比对应的烷烃高。②同种卤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③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2. 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 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 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素原子
D. 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解析: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产物,故分子中一定含有卤素原子;卤代烃一般难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多数为液体,也有气态卤代烃,如CH3Cl;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分子中,与卤素相连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卤代烃不但能由取代反应制得,也可由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得。
答案:C3. 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受紫外线辐射时产生Cl原子,并能发生下列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将O3转变为O2
B. 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原子起分解O3的作用
解析:分析题给信息总反应为O3+O===2O2,氯原子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说明Cl原子起催化剂的作用(ClO是中间产物),反应的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
答案:C4. 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和③
C.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D.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解析:由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原理确定断键位置。
答案:C5. 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两反应( )
A. 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B. 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C.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 碳碳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解析:断键时断C-Br位置不同,碳氢键位置也不同,但反应类型相同,产物相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反应①为氧化反应,产物含有溴原子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反应②为加成反应,产物含有羟基和溴原子两种官能团;反应③为消去反应,产物只含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产物只含溴原子一种官能团。故C项正确。
答案:C7. 某一氯代烷1.85 g,与足量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用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87 g。
(1)通过计算,写出这种一氯代烷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一氯代烷与足量NaOH水溶液共热后,不经硝酸酸化就加AgNO3溶液,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硝酸银溶液直接与卤代烃反应来鉴别卤代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会产生褐色沉淀
AgNO3+NaOH===AgOH↓+NaNO3,
2AgOH===Ag2O+H2O,
AgNO3+NaCl===AgCl↓+NaNO3
(3)不能,因卤代烃中的卤素均是以卤原子的形式与碳原子结合的,不能与Ag+反应。(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B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反应④所用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1. 下表为部分一氯代烷的结构简式和一些实验数据。
下列对表中物质与数据的分析归纳,错误的是( )
A. 物质①②③⑤互为同系物
B. 一氯代烷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升高
C. 一氯代烷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趋于升高
D. 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趋于减小
解析:物质①②③⑤同属于饱和烷烃的一氯代物,结构相似,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互称同系物,A正确;由⑥⑦两组数据可知,支链越多,沸点越低,B错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烷的沸点趋于升高,相对密度趋于减小,C、D正确。
答案:B2. 下列有关氟氯代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氟氯代烷是一类含氟和含氯的卤代烃
B. 氟氯代烷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C. 氟氯代烷大多无色、无臭、无毒
D. 在平流层中,氟氯代烷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层的循环反应
解析:氟氯代烷无毒,B选项错误。
答案:B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解析:一溴环己烷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都能产生Br-,甲不正确;溴水不仅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颜色褪去,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使溶液颜色褪去,乙也不正确;一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和Br-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变浅或褪去,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醇和Br-也都会还原酸性KMnO4溶液而使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丙也不正确。可行的实验方案: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和过量的碱,再滴入溴水,如果溴水颜色很快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即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答案:D答案:B 5. 欲证明某一卤代烃为溴代烃,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甲同学:取少量卤代烃,加入NaOH的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为溴代烃。乙同学:取少量卤代烃,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冷却后,用硝酸酸化,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为溴代烃。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评价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方案可行
B. 乙同学的方案可行
C. 甲、乙两位同学的方案都有局限性
D. 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所涉及的卤代烃的性质一样
解析:甲同学让卤代烃水解,在加热冷却后没有用稀硝酸酸化,由于OH-也会与Ag+作用生成褐色的Ag2O,会掩盖AgBr的淡黄色,不利于观察现象,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有局限性;乙同学是利用消去反应让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变成离子,但是,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所以此法也有局限性。
答案:C6. 在实验室里鉴定氯酸钾晶体和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现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程序: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加入MnO2固体;⑤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⑥过滤后取滤渣;⑦用稀硝酸酸化。
(1)鉴定氯酸钾晶体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2)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要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元素,通常先将样品中的氯元素转化为Cl-,再使Cl-转化为AgCl沉淀,利用沉淀的颜色和不溶于稀硝酸的性质来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1)鉴定氯酸钾晶体中的氯元素,可先转化成氯化钾,再利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Cl-。(2)鉴定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必须先将1-氯丙烷中的氯原子通过水解或消去反应变为氯离子,再滴入AgNO3溶液来检验。即先取少量1-氯丙烷加入NaOH的水溶液,使其水解后,再加入稀硝酸,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来判断是否为氯原子。其实验的关键是在加入AgNO3溶液之前,应加入稀硝酸酸化。以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对实验的观察产生干扰。
答案:(1)④③⑤⑦①
(2)②③⑦① 7. [2013·北京期中]已知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发生水解又可发生消去反应,现由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取1,2-丙二醇时,需经过的反应是( )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取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取代、加成、消去答案:B 8. 下列框图是八种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
(2)上述框图中,①是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
(3)化合物E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F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F1和F2的关系为________。温馨提示:请点击按扭进入WORD文档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