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家庭联产承包承任制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②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④理解国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探究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再现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情景,让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②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重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
[教学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展示复习回顾内容及方法要求:
回顾内容:
我国的计划经济史如何确立起来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1956----1976年)出现了哪些失误,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方法要求:
1)小组成员根据幻灯片提供的答案两两互查学案填写情况;
2)小组成员两两互提互背,强化落实知识点。
2、5分钟时间,学生互查。
3、导入新课,解读课标。
二、宏观导学
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吹响改革号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伊始:农村巨变
改革推进:城市飞跃
改革深化:新体制确立
三、合作学习
1、展示学习要求,学生组内合作学习。
请各组同学在小组长得组织下就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展开合作学习,具体方法要求:
1、组内互查学案完成情况;
2、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3、组长分配展示任务。
(注:展示方式为口头展示;除表格以外的问题请尽量脱稿展示;请综合考虑展示内容多少和同学层次水平,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任务和机会。)
2、5-----8分钟,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查指导。
四、展示交流
利用10-----12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口头展示,利用幻灯片展示强化知识点。
(一)吹响改革号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二)改革伊始:农村巨变
1、经济改革为何先从农村开始?
2、农村经济改革之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农村经济改革的内容包括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改革推进-----城市飞跃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概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体历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阶段
内容(目标)
3、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四)改革深化--------确立新体制
1、归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历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时
间
成
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有何意义?
五、合作探究
1、幻灯片展示学习方法及要求。
方法要求:
1)组长组织本组同学针对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2)确定本组进行展示的同学;
3)展示方式为口头展示,请尽量脱稿。
2、利用5分钟时间,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3、展示交流,达成共识,强化落实。
1)探究中国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完成表格:
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经济体制
所有制形式
分配方式
管理体制
2、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六、拓展提高
播放改革开放30年的精彩瞬间,谈谈你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七、课堂小结
根据幻灯片中的提示,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小结。
八、巩固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巩固检测题,共同分析错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依据课改精神,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学生为本,目的明确,环环相扣。(共19张PPT)
1、课本、导学案、双色笔
2、分析错因,自纠学案
3、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复习回顾(5分钟)
方法要求:
1、小组成员根据幻灯片提供的答案两两互查学案填写情况;
2、小组成员两两互提互背,强化落实知识点。
1、我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①建国初恢复了国民经济
②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2、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1956——1976)出现了哪些失误,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失误:①1958年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启示: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发展经济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③发展经济应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决策的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宏观导学:
改革号角
改革伊始
改革推进
改革深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巨变
城市飞跃
新体制确立
【合作学习】
请各组同学在小组长得组织下就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展开合作学习,具体方法要求:
1、组内互查学案完成情况;
2、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3、组长分配展示任务。
(注:展示方式为口头展示;除表格以外的问题请尽量脱稿展示;请综合考虑展示内容多少和同学层次水平,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任务和机会。)
(5---8分钟)
【展示交流】
方法要求:
1、
展示的同学请争取做到声音洪亮,脱稿表述,内容条理、简洁、全面。
2、非展示同学请认真听讲,注意在课本或学案上标划,并及时质疑、补充。
(10—12分钟)
改革号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意义: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改革伊始-------农村巨变
1、经济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2、改革前农村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生产组织形式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革伊始-------农村巨变
3、农村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改革推进-------城市飞跃
改革推进-------城市飞跃
1、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时间
阶段
内容(目标)
1978—1984年
1984年
1992年
试点时期
全面展开时期
深化时期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等
目标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国企改革的影响:
改革推进-------城市飞跃
利: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弊:国企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改革深入-------新体制确立
1、新体制确立的历程
时
间
成
果
1992年
“14”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
1997年
“15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创新
21世纪初
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深入-------新体制确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意义
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
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
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合作探究】
(5分钟)
方法要求:
1、组长组织本组同学针对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2、确定本组进行展示的同学;
3、展示方式为口头展示,请尽量脱稿。
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经济体制
所有制形式
分配方式
管理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主要变化: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单一公有制
按劳分配
利用行政手段进行(高度)集中管理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实质:
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方法要求:
观看视频,请谈谈自己对改革的感受和认识。
【拓展延伸】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改革促发展,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课堂小结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在农村实行了▁▁▁▁▁▁▁▁▁和▁▁▁▁▁
▁▁▁▁▁▁▁
在城市进行了以▁▁▁▁▁▁▁为中心环节的▁▁▁▁▁▁▁
,逐步建立▁▁▁▁▁▁▁;
在21世纪初▁▁▁▁▁▁▁▁▁初步确立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整产业
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