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2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 第八单元 课题3教学重点说课
环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
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的情况、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教育内容。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铁这种金属及铁制品容易生锈的事实较为熟悉,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也有所认识,还知道金属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学生在地理课中对金属资源状况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并且经过前面的学习,对收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控制实验条件等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这都有利于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了解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增强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爱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2.通过铁钉锈蚀实验的探究,了解铁制品锈蚀的原理,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初步养成耐心细致观察、如实记录信息数据、反对弄虚作假的实验习惯和依靠事实说话、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品质。
3.通过对金属腐蚀原理的理解,明确金属防护的具体方法。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以及防止“铁制品锈蚀”的讨论四、教学重点 1.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问题发现、实验探究、合
作学习等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导地位。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
果作正确的记录、分析、比较,在分组实验中学会
分工、合作和交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查阅资
料、社会实践调查等方法获取知识。五、教法与学法六、教学程序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内化新知拓展迁移 巩固应用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铁制品的锈蚀给生活带来不利,增强对金属资源的忧患意识。 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物质变化的表面现象,转移到深入揭示物质变化的内在化学原理上来,逐步养成崇尚科学、运用科学原理来做事的求真意识和科学品质。01铁钉一半浸在蒸馏水中,
另一半在空气中02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装有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03铁钉浸没在蒸馏水中,
(煮沸后迅速冷却)
用植物油密封一枚铁钉生锈了【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设计思想和探究方法的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2.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通过实验预习、实验准备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养成遵规守纪、注重安全的行为习惯。 一天后三天后通过在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和对实验观察结果的分享交流,认识到科学研究既需要独立思考又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进而正确看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和生活态度。五天后七天后【设计意图】经过一周实验现象的记录,使学生明确实验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养成耐心细致观察、如实记录信息数据、反对弄虚作假的实验习惯和依靠事实说话、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品质。铁水氧气反应物要能
相互接触 生成物不会对反应起阻碍作用锈蚀的条件酸、食盐等物质是钢铁腐蚀的“加速器”铝比铁活泼,为什么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铁锈的结构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铁继续与外界接触。 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里层铝与外界接触。
铁锈是疏松多孔具有吸水性,不及时处理促进锈蚀 3.展示交流 内化新知 保 持
干 燥 烤 漆 涂 油 加塑料、橡胶层镀耐磨、耐腐蚀的金属制 成
合 金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
讨论总结:金属的防锈措施1.保持铁制品的清洁干燥——“洁身自好”2.覆盖一层耐腐蚀的物质(烤漆、涂油、搪瓷、
电镀、烤蓝等);——“穿防护衣”
3.改变内部结构(合金)——“增强体质”。
4.拓展迁移 巩固应用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事物具有两面性,生锈也不例外,原来,同一个化学原理,也可以有不同的精彩,所以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我们生活中的人与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应用的双面性,掌握化学科学对人体生命健康发展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提高建设社会和改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技能,减少化学对个体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产生的不良影响。食盐能加快铁的锈蚀,加速热量放出
反 思保护金属资源
刻不容缓生锈,我们要说“不”防止金属锈蚀金属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010203总结: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生锈,我们要说“不”寻找金属替代品04使学生知道利用化学知识不仅能改变物质的结构,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制造新物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资源匮乏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二课时)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钢铁生锈的条件:①与氧气接触;
②与水接触。(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③食盐、酸等物质会加快铁的生锈速度
2.钢铁的防锈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的清洁、干燥——“洁身自好”
②加一层保护膜—— “穿防护衣”
③改变内部结构(合金)—— “增强体质”
二.金属资源保护
措施: ①防止金属锈蚀 ②金属回收利用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替代品
课题的评价与设计 本课例按照《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文件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通过分析铁制品的锈蚀实验的探究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合作意识和规范的行为习惯。进而对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理智、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1.评价目标
课题的评价与设计观察、倾听、记录学生在讨论、回答有关问题时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对典型观点进行分析,建立成长档案记录。2.评价方法课题的评价与设计观测
通过学生展示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论的得出3.观测点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验过程中耐心细致观察、如实记录信息数据的科学品质科学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谢谢聆听!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