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阳气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阳气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4 19: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阳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春的诗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诗,还有春的谚语“大罢春,阳气升”奶奶对我说,可是什么是阳气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师:让我们来一起进入文章中来体会什么是阳气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明确要求:
(1)读准字音。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课件。
(1)齐读,指名读。
(2)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佝偻”、“锈”、“垛”、“疙瘩”、“轱辘”、“溢”、“荠”、“蠕动”、“耙”等字词的意思。
3、检查读文情况,分段朗读。
4、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
5、全班交流概括课文内容。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绕”字没有点;“枣”字,上下两部分的书写;“匆”和“勿”要区分开。
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生字组词。
2、词句积累:
几只鸭子在冰上走,不是滑倒,走到冰缝宽的地方,想往下拱,拱不进去,拍拍翅膀,嘎嘎叫起来。
河岸的柳林,近看呈灰色,远看呈黄色,细瞅瞅,枝条上已经长出小米粒儿大的疙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体会“打罢春,阳气升”的深刻含义。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阳气》这篇课文。“打罢春,阳气升”。你觉得什么是阳气?现在,让我们和小作者一起走出家门,去看一看“打罢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阳气?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吧。
二、师生对话、理解品悟。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结合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
3、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从整体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静态、颜色、气息、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美好。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外面,风尖溜溜的,天仍然很冷。”写出了我刚刚出屋时的感觉;
“佝偻着腰的老枣树、向四面支着的铁锈色的又干又硬的枝杈、等待播种的菜园”这是我的视觉感受,冬春交替的景象,道出了冬的痕迹依旧。
“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几只鸭子在冰上走,不时拍拍翅膀,嘎嘎叫起来;河中的冰裂了缝,向外冒着气泡儿;鱼儿不住地吐泡泡儿。”通过小动物的活动表现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河岸的柳林,河岸的柳林,近看呈灰色,远看呈黄色,细瞅瞅,枝条上已经长出小米粒儿大的疙瘩……”描绘出了初春色彩的美丽,美的那样自然、那样富有生机、富有层次,走进了仔细瞧瞧,却原来是“小米粒儿大的疙瘩”,那是柳芽萌发了。
4、“一阵腾腾的脚步声”、两次“朗朗的笑声”,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带来的希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体会“打罢春,阳气升”的深刻含义。
我们从冷酷的冬天中看到希望,看到了“阳气”,看到了涌动在大地上的勃勃生机。读完后,也许你会产生对春天的赞美,也许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也许让人想到很远……热爱生活,会使你变得幸福;留心生活,会使你变得聪慧。一个人,只要留心,只要热爱,就会有许多感慨,有许多发现。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春》
【板书设计】
5
阳气
万物复苏
立春
赞美春天
开始春耕
【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浓浓的朗读中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以开放式阅读调动学生体验,抓住文中一字一词切入文本,引发对话。
2、本课教学始终关注学生的体验,再引导学生体验的有所突破,但是在体验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多样性上有缺失。忽视了体验的层层深入,不能顺势而引,顺学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