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一朵杏花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第一朵杏花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4 19: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第一朵杏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揭课导入,板书课题,
师: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怎样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齐读,指明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落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5、读完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生:课文写了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情景。
生:第一次是春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树上已有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展开了花瓣。
生:第二次是清明节,第一朵杏花开放了。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推”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惯”字的笔顺、笔画的正确书写。
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生字组词
2、词句积累: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2、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师生对话、品悟理解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生: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指名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生: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指名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
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1:窗外一个小孩儿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高兴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
半信半疑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肯定
)地说:“是。”
2: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
爷,竺爷爷!”
竺爷爷(
亲切地抚摩着孩子的头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用手指着院墙外边,高兴地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激动地
)问:“什么时候?”
孩子(
脱口而出
):“刚才。”
竺爷爷(
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用力点点头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课堂作业新设计】
搜集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春天的一个中午
清明节
开了四朵
第一朵开放
严谨
认真
负责
【课后反思】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