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会认的字,掌握11个会写的字。理解“炮火连天、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呼啸、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在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舍身护书的精神,
2、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7个会认的字,掌握11个会写的字。理解“炮火连天、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呼啸、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崭新的课本,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既兴奋又激动。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又谈何容易?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
二、释题质疑。
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称教科书是珍贵的?
(2)文章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三、介绍时代背景
第一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回答,第二个问题老师来介绍一下: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板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在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舍身护书的精神,
2、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在战争环境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珍贵的教科书》。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了哪几部分?(生答)
为什么教科书如此珍贵?教科书到底珍贵在哪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激发情感,突破难点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明教科书珍贵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读9自然段,我从这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因为这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师:最打动你的是哪句话?
生:“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师:“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生:是一点没有损坏。
师:可见,在危险出现的时候,张指导员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你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齐读9自然段。
2.师:不就是一捆书吗?难道这捆书真的比生命还重要吗?让我们在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哪句话最能表达延安小学的同学们盼书的心情?(“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师:什么叫“渴望“?(急切、迫切地希望)
为什么孩子们那样渴望有书呢?
学生交流。
“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师:你从“最困难“中体会到什么?
朗读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感受战争环境下的艰苦,感受学习条件的困难。再连起来读,没有——就——;没有——就——,体会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精神。
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齐读)
师:是啊,书在学生们的心里是那样珍贵,他们坚持学习,多么渴望拥有一本教科书。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反映书的珍贵?
生:“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书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来之不易——是珍贵的。
师: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贵啊!你再来读一读。(3)师:孩子们对书是这么的渴望,想象一下,当张指导员告诉他们有书的消息,他们会怎样?用“~~~~”划出反映同学们心情的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学生填空:)
①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师:谁来说说你对“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的理解,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语深入体会同学们得到教科书后喜悦、兴奋的心情。
(4)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学生们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
三、再读重点段,感受珍贵的“激励”
1、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8、9、10自然段,一起感受那感人的一幕,边读边想象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情景。思考:
(1)“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2)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我“看到指导员”一动也不动“的悲痛,体会指导员在说最后那几句话时的高大形象。
2、通过反复朗读指导员的话,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1)“书……书……”省略号表示什么?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断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据了最重要位置。
(2)“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身负重伤,声音微弱,说话断断续续。这是张指导员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
(3)启发学生想象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进行思想教育。
师: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让我们把指导员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一齐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所以这书是特别——珍贵的!
五、总结提问
师:现在谁来回答我们第一节课的问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引导学生回答:(1)当时条件艰苦;(2)是在毛主席关怀下,党中央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的;(3)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书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六、拓展延伸
师: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师:我希望这种幸福能一直留在大家心里,激励大家不断努力学习!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课文!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ìn
shuā
bì
xū
huán
jìnɡ
wēi
ruò
(
)
(
)
(
)
(
)
hōnɡ
lónɡ
hū
xiào
dāo
niàn
bào
zhà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渴望(
)
微弱(
)
困难(
)
仍然(
)
振奋(
)
激励(
)
三、结合词语的意思,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画上“√”
1.坚持学习
2.激励我前进
“持”字供选择的解释:
“激”字供选择的解释:
(1)拿着,握住。(
)
(1)水流受阻而冲击起来。(
)
(2)守住不变。(
)
(2)使感情冲动。(
)
(3)互不相让,对抗。(
)
(3)急剧的,猛烈的。(
)
四、用下列词语造句。
1.坚持
2.必须
五、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1.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没有(
),没有(
),没有,(
),最困难的是没有(
),但他们却(
)。可见当时的学习条件(
)和学习精神(
)。
2.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示省略;②表示话未说完;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现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把序号填入括号。
(1)“快卧倒……”
应选(
)
(2)“指导员,指导员……”
应选(
)
(3)“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应选(
)
【板书设计】
20、珍贵的教科书
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