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一个新家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一个新家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4 19: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新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通过中心话题的思考和讨论,感受到这个新家的和谐、美丽、幸福快乐等。从而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3、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爷孙俩的对话,明白爷爷是如何引导孙子一步步发现大树周围蕴藏着的生命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爷爷说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但有动物,还有植物。”这句话的深刻寓意,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对话阅读的认识与练习。学会理解自然界中的关系,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利用工具书中的注音把不认识的字读正确,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读正确、流利。
①预设容易读错的字:摩(mó)读成mō;吐(tǔ)读成tù。
师:辨别区分控制不住时读tù,其它读tǔ
②预设难理解词语:障碍、眼睛好尖、欣慰、残骸、帽子、灌木、抚摩
③长句子:(课件:小孙子围着大树转了一圈,摘了一颗鲜红鲜红的、又酸又甜的草莓送进爷爷嘴里。那上面长满了一丛丛水灵灵的、半透明的东西。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
师:读时注意读出停顿的语气。(点拨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关系,不分前后)
2、检查初读效果
认读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学困生重点读、部分词语你演我读、分小组读、全班读)(课件演示词语卡片:老鹰、粪便、又甜又酸、灌木、抚摩、鸟窝、肥壮、残骸、颗粒、有趣、帽子、刺猬。)
扩词游戏(口头抢答)(教学预设:有错相机改正)
朗读验收
(1)开火车读;(2)分角色读;
二、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对课文的认识加深。
三、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本文的特点,加深对话朗读练习。初步对于课文理解。
四、课堂作业。
一、看拼音写汉字。



mào
fèn

cǎn
féi
鸟( )、兴( )、( )摸、礼( )、( )便、( )忍、( )料、
zhuàng

强( )、一( )牙
二、比一比,再组词。
窝( ) 颗( ) 趣( ) 帽( )
锅( ) 棵( ) 取( ) 冒(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入境
昨天我们走访了一个新家,这个家很特别,它是一棵死了的大树,在这个新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1说:有猫头鹰、小松鼠、林貂,还有草莓、蘑菇、灌木。
学生2说:这个家里有动物,还有植物。
学生3说:我的收获是,这棵大树虽然死了,但还是很有用。
学生4说:我的收获是这个家很有意思。他们和睦相处很快乐。
老师小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一棵大树死了,死了的东西,一般都是没有用的了。故事中的这棵死了的大树,还有用吗?(有)虽然这棵大树死了,但是它却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的家,成了植物们的成长乐园。而动植物们也给大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棵树不再是孤单一人,它们已经融为一体,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板书画棵大树,树下有动物,还有植物,树干上写一棵死树,一个新家)
2、视觉感受。
这个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一棵枯树上飞来了各种小动物,长出各种植物)
3、捕捉感觉
通过读课文,还有看画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
学生1:这是一个和谐的家。板书:和谐
学生2:这是一个美丽的家。板书:美丽
学生3:这是一个快乐的家。板书:快乐
学生4:这是一个温馨的家。板书:温馨
4、中心话题讨论
你是从课文哪儿看出这是一个和谐、美丽、快乐、温馨的家?读一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看法。出示课件,中心话题: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家是一个幸福
温馨
和谐
舒适
……的家?
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法。
5、学生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段落,小组交流。
6、汇报感受:
生1:我觉得这是一个有用的家。从小孙子说“这棵大树真有意思,我原来以为它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树死了之后还有用,可以为其它的动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场所。
生2:这是一个和谐的家。从老爷爷一边抚摩着大树,一边说,“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这一段看出来。这个家有这么多成员,但它们相处的却很好。
师:小孙子聪明伶俐、细心观察,真没想到这棵枯死的大树上,不仅生存着许多可爱的动物,还生长着许多生机勃勃的植物,它们在一起生活得多么和谐、幸福啊!这时小孙子是恍然大悟啊,而爷爷也十分感慨和喜悦。
生3:从“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这段话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家。
想想老爷爷当时的神态,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为这些动物和植物有家了高兴;爷爷会想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树林里的动物植物都长得很好;我虽然老了,但也能做事,为人们服务;还为有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子而高兴。更为生命的延续成长而高兴)
生4、这是一个美丽的家,这个家有鲜红鲜红的草莓,肥壮的蘑菇,各种小花小草,还有动物身上不同的花纹,各种颜色在一起,一定很漂亮。
生5:这是一个温馨的家。从课文第四段,爷爷给小鸟挂鸟窝,小鸟很幸福,爷爷很有爱心。
生6:这是一个充满宝藏的家。
生7: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家。
生8:这是一个快乐的家。动物们在树上跳来跳去,吃果子,做游戏,多有意思。累了休息休息。
7、分角色读课文,体验生命
课文以爷爷和孙子的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这个新家,你能用他们的口气读一读吗?
(1)首先请同学们用直线划出爷爷说的话。
(2)请你们说说你喜欢扮演哪个角色,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扮演守林爷爷,因为爷爷就是看守这个森林的,所以他对森林里动植物的知识了如指掌。譬如说他知道啄木鸟喜欢住在树洞里,知道地上一团一团的就是猫头鹰吃了田鼠后吐出来的残骸。我长大了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还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扮演小孙孙,因为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很善于发现,他发现了啄木鸟的洞,还发现了在眼前闪了一下的小松鼠、林貂的屎。他还很有想象力,他把这棵大树比作了动物的招待所。另外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比我知识丰富,我都不认识林貂,他都清楚。)
(3)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朗读,喜欢读爷爷的就读爷爷的话,喜欢扮演小孙孙的就扮演小孙孙。先在小组里读一读。
(4)指名读
8、内化感悟,情感升华
课下,同学们都画出了这个新家,我们欣赏一下。(出示学生的画)
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你对这个新家还想说点什么,总结一句话。
学生从不同角度说:
(1)大树虽然死了,但还有用。
(2)大树的奉献精神。
(3)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4)学习大树的奉献精神。
(5)生命的代代相传。
(6)小孙子细心观察。爷爷爱护动植物。
(7)大树不管是死是活,都有自己的生存价值。
9、拓展诗歌,引起更多思考
读了这篇课文,我也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小诗。








一棵树死了
没有人去祭悼它






因为在广阔的自然界里
这不算什么





蚂蚁来了
甲虫来了
蟑螂来了





它们是死树的第一批光顾者





因为它们以粗糙的树皮为食





蜈蚣来了蝎子来了啄木鸟来了





它们是死树的又一批栖息者





因为它们以蚂蚁甲虫蟑螂为食





有时一棵树倒下了





笨熊和小松鼠也会闻风而来





因为这里是他们欢快的乐园





一棵树死去的意义还有很多





出土的小树





因为吸收了死树的养分而茁壮成长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新生吗
10
、补充故事,感悟生命
像这样的大树还有很多,下面我们看一个关于爱心树的故事。出示课件绘本故事《爱心树》
从前有一棵树,他非常疼爱一个小男孩。
男孩每天都会跑来,收集她的叶子,把叶子编成皇冠,扮演森林里的国王。男孩会爬上树干,吃果子,抓着树枝荡秋千。他们会一起捉迷藏,玩累了,男孩就睡在树荫下。
男孩非常喜欢这棵树。树因此很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他离开了树,树常常感到孤单。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说:“来啊,孩子,来,爬上我的树干,吃甜果,抓着我的树枝荡秋千,在我的树荫下玩耍吧!”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树和玩耍”,男孩说,“我要闯天下,我要钱。你可以给我一些钱吗?”
“真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树果。孩子,拿我的果子到城里去卖,这样,你就会有钱,你就会快乐。”
于是,男孩爬到树上,摘下他的果实,把他们通通带走了。
树很快乐。
男孩好久没有再来,树很伤心。
有一天,男孩回来了,树高兴得发抖,她说:“来啊,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着我的树枝荡秋千,快快乐乐地玩吧!”
“我太忙了,没时间爬树”,男孩说,“我想要一间房子保暖,我还想要妻子和孩子。你能给我一间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过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去盖房子,这样你就会快乐了。”
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枝,把树枝带走去盖了一间漂亮的房子。
树因此很快乐。
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所以当男孩又回来时,树非常快乐,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啊,孩子”,她轻轻地说,“过来,来玩啊!”
“我又累又伤心,玩不动了”,男孩说,“我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离开这里。你可以给我一艘船吗?“
“砍下我的树干去造船吧!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快乐。”树说。
于是男孩砍下她的树干,造了一条船,坐船走了。
树依然很快乐。
过了好久好久,男孩又回来了。
“我很抱歉,孩子”,树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果子也没了!”
“我的牙齿咬不动果子了。”男孩说。
 
“我的树干没了,你不能爬树玩了。”
“我四肢无力了,爬不动树了。”男孩说。
“我真希望我能给你些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我只剩下一根老树桩。我很抱歉。”
“我现在要的不多,”男孩说,“只要一个安静的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很累很累。”
“好啊!”树一边说,一边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树桩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呀。”
男孩坐了下来。树非常快乐,真的非常快乐……
11、总结全文,提升主题
关于树的故事还在继续,关于生命的话题也在继续
。在小孙子身上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接着往下写一写吧。
12、板书







动物




植物





和谐 美丽 快乐 幸福 生机
13、课堂作业
一、仿写句子。
1.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2.没有一个孩子不爱捡蘑菇的,又好看,又有趣,做熟了还特别好吃。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新家中的动物成员有:( )、( )、( )、( ),植物有:( )、( )、( )。
你想对大大树说:
你想对新家的成员说: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课后反思:
我讲课的内容是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活哲理单元22课《一个新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2、通过中心话题的思考和讨论,感受到这个新家的和谐、美丽、幸福快乐等。从而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3、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爷孙俩的对话,明白爷爷是如何引导孙子一步步发现大树周围蕴藏着的生命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4、理解爷爷说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但有动物,还有植物。”这句话的深刻寓意,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5、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用谈话引入,说说这个家的成员,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这个家是个怎样的家,从而引出中心话题:你是从哪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美丽……的家的。学生在课文里找依据,说感受。课下让学生画一个新家,课上展示。为后面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希望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个性化解读。
这节课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就是:
1、学生课下的预习工作做的很扎实。说明平时的生活积累很丰富。对课文中这个新家的认识很独到,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很好。只是我的点评还不到位。
2、对于中心话题的设立下了很多功夫,反复调整了三次,最终确立成:你是从哪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美丽……的家的。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法。整个课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我的中心话题设计应该说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还是有话可说,有据可寻的。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他们已经认识到一棵大树死了,但还有用的道理。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一个生命死了,更多生命的活了,希望还在。可能听课老师对这节课也有自己的侧重点,希望能在拔高一点,让学生坦然的面对死亡。在课上应该让学生知道树死了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难过的。
对于本课所懂得的道理,因为时间关系,让学生谈的较少,没有让学生展开谈。课文最后我从大树的奉献精神这个角度给学生提示,包括《爱心树》故事的引入。可能限制了学生思维。
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关注学生,在目标定位上再贴近学生一些。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让每一颗幼小的心去读懂多姿多彩的世界,让每一双小手去开创各自绚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