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一颗小豌豆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一颗小豌豆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8 09: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颗小豌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小豌豆只想为人们做一件好事的美好心灵,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
2.通过感受童话中大胆的想象和品味文中纯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掌握本课生字,积累有特点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达,丰满文本内容,更深刻地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鼓励学生献出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幸福,世界会更美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的12个生字。积累有特点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豌豆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豌豆的样子说一说?
2、(出示课件)一颗小豌豆从豆荚房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能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吗?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介绍作者安徒生。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学生读课文。
4、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生字词:豆荚、青苔、懒洋洋、滴溜溜、绿茵茵、结实、小芽、笑吟吟、骨碌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读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写在“小本本”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小豌豆只想为人们做一件好事的美好心灵,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
2.通过感受童话中大胆的想象和品味文中纯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听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理解、质疑感悟
(一)读1—5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师它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观点,让学生着重体会5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品读要求:
1.抓住文中“就这样,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的病也慢慢地好了”这句话,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是怎样一天天好起来的?
2.在文中勾画出表现小姑娘心情变化、身体变化的词句。
交流预设: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及分析
1)她病得很厉害,下不了床,……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妈妈以为她快要死了。
“多可怜”体现了小姑娘生命的垂危、处境的悲惨;“连坐也坐不起来”、“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具体描写了小姑娘的现状——处在生命的尽头,毫无生气。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读出小姑娘的可怜。
2)春天到啦,树枝该吐出……只好睁大眼睛,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钻出”、“吐出”用诗般的语言描写出春天的美好;“一动也不能动”体现出小姑娘身体的衰弱;“呆呆地”体现出小姑娘心情的寂寞、空虚。
这一段的朗读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眼中春天的美好景象,然后带着这样的感受边想象边朗读课文。
3)可不是嘛,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能坐上整整一个钟点呢。
真的,小豌豆开出了一朵粉红色的小花。……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课件出示小豌豆的生长过程
通过理解小姑娘动作表情的词语,体会小姑娘身体的变化。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小姑娘情感的变化。
4)学生勾画的可能还有很多,教师要相机进行点拨,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补充语言,激发想象。
(一)借助课后题:“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以助人为乐,以奉献爱心为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文中另外四颗小豌豆会有些什么经历呢?展开你的想象,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小豌豆
豆荚、青苔、懒洋洋、滴溜溜、绿茵茵、结实、小芽、笑吟吟、骨碌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力图实现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依据教学的需要,我适时地加入了课件,这些课件起到了激趣、创情、品文、拓展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直观的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希望能给人们做件好事,终于在发芽、长叶、开花的成长过程中,给屋内患病的小姑娘带来愉快、生机的故事。全文虽无一个爱字,但读后却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萦绕,有一丝从心底自然生成的感动,让人回味,使人不由自主地随小姑娘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随小姑娘病情的好转而欢乐;不由自主地因小豌豆的善良和爱而生敬佩之情……小豌豆的爱不惊心动魄,不荡气回肠,但却润物无声,自由流淌。
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走近安徒生”以及本课作为起始课这样的思考,教学的整体设计没有定位在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上,而是定位于以这篇童话为“引子”——
让学生“走进安徒生童话,走进安徒生”。
这节课我有以下收获与体会。
1.介绍作者,感同身受,升华学生情感。
在教学前,我搜集了很多安徒生的资料,从他出生开始,一直到他去世,我详详细细的给同学们进行了介绍,使得学生对作者及作者作品的理解从模糊开始,然后渐渐加深,最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咬文嚼字,瞻前顾后,注重语文本色。
语文教学不能丢掉语文本色。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词句训练:“颗”字的对比教学,主要内容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等,处处流露出语文的本色,体现着我力求回归语文本色的教学理念。
另外,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开始培养他们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感悟语言的能力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对小豌豆的描写反复品读,并且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把小豌豆与小女孩紧密相连。尤其在品读“春天到啦,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小草儿也该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来了,那嫩绿的颜色该有多美呀!”一句时,我紧紧抓住“该”字不放,让学生比较、想象、换位,步步深入,扣动心弦,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3.多种媒体,声情并茂,拓宽语文空间。
本课教学中,我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力图实现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依据教学的需要,我适时地加入了课件,这些课件起到了激趣、创情、品文、拓展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直观的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