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易错环节训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易错环节训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13 15: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易错环节训练
[判断]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三种
颜色组成的。( )
2.[选择]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3.[选择]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4.[选择]观察蚜虫时一般要选用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
A.2倍 B.10倍 C.100倍
5.[选择]下列物体中不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是( )。
A.老花镜 B.平面镜 C.装满水的圆形玻璃器皿
6.[选择]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蟋蟀的耳朵长在( )。
A.触角上 B.前足的内侧 C.腹部第二节
7.[判断]凸透镜没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8.[判断]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9.[判断]放大镜总能将被观察到的物体的图像放大。( )
10.[判断]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让人看得更清楚。( )
11.[选择]科学家观察SARS病毒时使用的是(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12.[选择]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看到范围最大的是( )。
A. B. C.
[选择]小丁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为了使图像大一
些,正确的方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14.[判断]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薄而透明。
( )
15.[选择]下列( )不是动物细胞中的结构。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选择]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微生物,如果想要使该微生物处于视野中央
的位置,则应( )
A.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17.[选择]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 )进行观察和记录。
A.左眼 B.右眼 C.双眼
18.[判断]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参考答案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我们用肉眼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
屏幕,看到的都是完整的图像,而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屏幕上的画面实际上是由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微小色彩点组成的。
C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放大镜的特点。放 大镜的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
薄。A镜片中间没有凸起,B镜片中间凹陷,两者都不具有放大作用,只有C
镜片中间凸起、边缘较薄,具有放大作用。
C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晶体的特点。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
果构成这些物质的颗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雪花等都是晶体,而玻璃的颗粒是不规则的,不
属于晶体。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观察蚜虫的工具选择。蚜虫的身体长度约为2毫米,
选择放大镜时,要确保放大后肉眼可以观察到蚜虫的细节,所以选择10倍的放
大镜比较合适。放大2倍,由于放大倍数较低,较难观察到蚜虫的细节;放大
100倍,由于放大倍数过高,也不利于整体观察。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具有放大作用的物 体的特点。生活中凡是和放大镜
具有同样结构特点的器物(即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功能。
老花镜和装满水的圆形玻璃器皿都具有这样的结构,具有放大作用,而平面镜
是不透明的反光镜,不具有放大作用。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蟋蟀耳朵的位置。蟋蟀的耳朵是一个膜状构造,外形
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长在前足的内侧。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凸透镜的特点,很 容易将凸透镜与放大镜看作两种
物体。因为放大镜具有中间厚(凸起)、边缘薄的结构特点,又被称为凸透镜。
所以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影响放大镜放大倍 数的因素。放大镜具有透明、中
间厚、边缘薄等特点,实验发现,放大镜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而放大镜的镜面是指镜片的表面,也就是镜片的大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
片的大小无关。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放大镜的使用。在使用放大镜时,物体、放大镜和眼
睛要保持恰当的距离,如果三者的距离有变化,被观察的物体的图像也会发生
变化,比如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当把放大镜放在书上时,文字因为光线折
射作用而发生位置的变化,文字的大小没有前蛮。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具有放大作用的 物体的特点,很容易将放大镜与近
视镜弄混,近视镜是凹透镜,具有中间凹、两边厚的特点,所以不具有放大功
能,无法放大物体的图像。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放大装置的功能。 放大镜通常可以放大十几倍,可
以观察肉眼看不清楚的微小物体或生物;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600倍左
右,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等较小的结构;而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达到200万倍,
可以用来观察原子及病毒。
A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与观察范围的关系,很容易将放
大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范围弄混。观察范围是指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多少,
镜片越平整,观察范围越大。放大的倍数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大小,放大
镜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但观察范围越小。选项A中的玻璃片凸
度最小,放大倍数最小,但观察范围最大。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放大镜的使用方 法。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放大的倍
数越小。要想使指纹的图像大一些,只需保持眼睛和手指不动,将放大镜离手
指稍远些,但前提是要保证图像的清晰。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切片(玻片)的制作方法。使用光
学显微镜时,需要足够的光线,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
便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切片也要薄而透明。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结构。显微镜下动物细胞最大的特点是没
有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主要特点,而细胞核、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
共有的结构。
B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从目镜观察物体的 特点。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
的方向正好与实际相反,如果观察目标在视野左侧,载玻片要向左移动才能使
微生物处于视野中央。本图中的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下方,所以要向左下方移动
载玻片。
C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使用显微镜时如何进行观察。在实际使用显微镜的过
程中,两只眼睛都要睁开,根据右手写字的习惯,通常用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
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或记录。
× 易错点拨:本题考查微生物与人类的 关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们发现
了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引发鼠疫、痢疾、败血症等疾病,对人类有
害。但是人们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发现了很多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比如青
霉素、酵母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