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奉 献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2.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认识认读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想一想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2.阅读第4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大
禹
治
水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2] [①这句话主要写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远古时候,洪水肆虐,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3] 见到人们受苦,鲧(ɡǔn)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②鲧见不得人们受苦体现了什么 ]这种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可还是堵不住洪水。 [4] [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天帝知道鲧偷了息壤,大怒,命令火神把鲧处死。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④鲧在临死前还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反映了什么 ]
[5] 段导读:鲧治水失败,临终前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⑤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⑥这两句话表现了什么 ] [6]
段导读: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⑦“才、仅仅、就、却”这几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 [7]
段导读: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幸福。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大禹接受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一心一意治理洪水。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⑧“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 [8]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洪水终于退了,大地重新恢复生机。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生字卡片,课件。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谈话。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谁。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简介大禹。
禹,也称“大禹”“夏禹”“戎禹”。夏代建立者。姒姓,名文命。鲧之子。据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其子启继位,确立了君主世袭的制度。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重点纠正以下字音。
gǔn mò
dǎo
sè chǔ
鲧 淹没 倒塌 堵塞 处死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叮嘱:谆谆嘱咐。
倒塌:(建筑物)倒下来。
敬仰:尊敬仰慕。
爱戴:敬爱并且拥护。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泛指蓬勃发展。
4.重点指导书写。
野:左右结构。右部是“予”,不要写成“矛”。
塞:上中下结构。与“寨”“赛”区别。
三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桌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他什么事
2.集中交流。
学生甲: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生乙: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顾不得进去。最终洪水退了,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详细了解大禹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对大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学生感悟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课文第3、4自然段重点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由于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大禹治水的艰难。如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会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有的会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 饿了怎么办 累了又怎么办 在想象中学生大脑中的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想象中学生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课文在写大禹的时候,在表现手法上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看出大禹的忘我精神,所以在学习这段文字的时候,就要重点抓住那些数字,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悟,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大禹的崇高。另外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禹”因为年龄或身材比较大,所以叫“大禹”。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大禹”其实是对“禹”的尊称,学生听完解释也就会明白了。
1.照样子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烂(烂泥)拦(拦网)
牲(牲口)-胜(胜利) 叮(叮嘱)-盯(盯防)
仅(不仅)-叹(叹气) 仰(敬仰)-迎(迎接)
棍(木棍)-混(混乱) 拄(拄着)-住(住处)
2.一字组多词。
3.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塞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课件。
一 检查复习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甲: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
学生乙:洪水特别凶猛,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
学生丙:人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四处逃荒。
(2)观看课件:洪水的凶猛、疯狂。
(3)理解“四处逃荒”的意思。(无家可归,四处去逃难。)
(4)指导朗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读。
(5)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过着四处逃荒的悲惨生活。鲧偷了息壤去堵洪水,却被天帝处死。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2.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把描写禹治理洪水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投影出示,口头填空。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 人们 了龙门, 了九条河, 堤坝,把洪水 东边的大海里。
(3)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禹治水的艰辛
学生甲: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学生乙: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学生丙: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4)投影出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 结婚,在家 住了四天, 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 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①口头填空。
②对比读填空前和填空后的句子。
③分组讨论:用上这些词,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④集中汇报。
学生甲:用上“才”,我体会出禹为了治水,把个人的事情放到了后面。
学生乙:“仅仅”就是“只”的意思,表示时间短。
学生丙:用上“就”,我体会出禹只住了四天,马上告别了妻子。
学生丁:“却”就是说路过家门,可是顾不得进去。从中可以体会出禹一心想着治理洪水。
⑤体会语气,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老师范读,指名汇报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
(2)启发学生想象: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地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学生甲:人们回到自己的家园,建造房屋,重建村庄。
学生乙:田野里草木茂盛。
学生丙:庄稼地里长着黄澄澄的谷穗。
学生丁:随处可看见又肥又壮的牛、羊、猪等牲畜。
(3)思考讨论: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学生甲:因为禹为了治水,历经千辛万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并最终制伏了洪水。
学生乙:因为禹一心只想着为民造福,不想着自己。
三 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我觉得禹是一位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
学生乙:我从禹身上体会出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大
禹
治
水
带领 开凿 挖通 垒起 引到
十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制伏洪水 敬仰爱戴
1.以创设情境显情。用生动的话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播放电影《惊涛骇浪》的片段,并用语言渲染:“长江泛滥,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勇敢的解放军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生命制伏了洪水……在古代也有这样的洪水,有一个人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决定治理凶猛的洪水,而且一干就是十年……他就是民族英雄大禹。”学生静静地听,脑海中浮想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为大禹那种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染。
2.以指导朗读导情。第2、3自然段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付出艰苦的劳动。教师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当大禹听见刚出世的儿子哇哇大哭,看到儿子挥小手要爸爸,当儿子十岁了还不认识父亲时,大禹是怎样的心境 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大禹为了老百姓,把亲情舍在一边;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的崇高境界。
3.以自悟来激情。读完课文,让学生说说对大禹的认识,于是就会有以下的真情表白:大禹,你真是一个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大禹,你舍己为人,真是了不起!大禹宁可不和家人团聚,也要治好洪水,真令人感动!大禹不辞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老百姓感谢你!……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欣欣向荣
洋洋洒洒 奄奄一息 窃窃私语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句意不变。(“把”字句变“被”字句,或“被”字句变“把”字句)
(1)庄稼被洪水冲毁了。
洪水把庄稼冲毁了。
(2)一阵阵风把地里的庄稼叶子吹得沙啦啦地响。
地里的庄稼叶子被一阵阵风吹得沙啦啦地响。
大禹的故事
禹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人把自己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住着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儿。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趼,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伯益发给民众种子,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规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禹最终制伏了大地上的水患,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舜看到禹为人民立下大功,就把君王的位置禅让给他。帝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葬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终年一百岁。
一 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治理工程的艰难
理解课文,引入情境。
师:这时,你们的心里肯定会想,难道当时就没有人治理洪水吗 有的。当时有个叫鲧的人,他是禹的父亲,治理洪水9年了,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把堤坝冲垮,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禹长大后,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样想呢
(学生朗读句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师:听出来了。大禹的决心很大。他还继续用父亲的方法治理洪水吗 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请你好好读读第3自然段,想想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大禹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
生:大禹首先仔细地观察水流和地形,然后带领老百姓挖通河道,引导洪水流入大海。
师:是的。看来大禹是在研究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洪水的。
二 想象朗读,境中悟情
师:那他治理洪水辛苦吗 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一段,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们拿起笔,边读边找找那些最能表现大禹治水艰难的语句。
生:大禹带领老百姓要开凿龙门,挖通九条大河。挖通一条就不容易,不要说九条了。
师: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会吃到哪些苦。
生:他干活儿干得满头是汗,也顾不得去擦,还得继续干。
生:他口干了,也没有什么好喝的,只能喝山泉水。
师:假如累了……饿了……遇到野兽……
师:还有什么地方体现出了治水的艰难呢
师:看图。大禹正带领老百姓开凿龙门、挖通河道,他们有现代化的机器吗 没有,他们用的是什么 是双手。可想而知,要把很多条大河挖通谈何容易啊。可见,治水工程是多么浩大,治水是多么艰难!谁来读这句话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读第3自然段。)
师:你从中感受到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大禹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
生:大禹是个伟大的英雄。
生:大禹是个聪明的人。
生:大禹是个勇敢的人。
生:大禹是个坚强的人。
师:你们真爱动脑筋,谁能把刚才同学们的观点集中在一起说一说
生:大禹是个不怕苦不怕累、勇敢的人。
生:大禹是个勇敢而坚强的英雄。
师:那请你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赞美之情,朗读这一节。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学生的朗读中听出了赞美之情、敬佩之意和仰慕之情。)
三 积极探究,深入情境
师: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自己读读故事,读后有什么想法,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而不进去看一看,不知道为什么呢
生:他心里想的是老百姓,他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生:那他的孩子为什么不去找他的父亲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大禹四海为家,他的儿子到哪里去找他呢 再说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怎么去找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一下。看这个“看一看”,看一看会耽搁很长的时间吗 既然时间不长,也耽搁不了时间,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妻子和儿子呢
生:大禹自己下的决心,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
师:他一心要治理洪水,心里想的是老百姓,让老百姓能重返自己的家园。所以他决心不治理好洪水,决不回家。
师:(深情)漫长的几千个日日夜夜呀,大禹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看得出他治理洪水的决心非常大。(集体朗读,体会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而顾不上自己的家,心里牵挂老百姓的崇高境界。)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点明了大禹治水的原因。
^3
②体现了鲧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质。③连能自生自长的息壤都不能堵住洪水,可见洪水十分凶猛。
^4
④进一步反映了鲧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品质。
^5
⑤写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变了治水的方法,为治水成功奠定了基础。
^6
⑥“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大禹为了治水,不辞辛苦。后一句表现了大禹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7
⑦表现了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幸福的高尚情怀。
^8
⑧说明大禹为治理洪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个结果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