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春天的脚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会两个多音字。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动的词句。2.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春天的雨点
[2] 达丽玛坐在教室里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看着老师乌罕(hǎn)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噢,我那雪团似的小羊羔儿,在撞着羊妈妈的奶头跪着吃奶吧 我那刚拱出犄角的小牛犊儿,又在互相顶架吧 我那黑油油的叭儿狗正在追赶鹰映在地上的影子吧 [3] [①连续使用三个问句表明了什么 ]
段导读:达丽玛上课时不专心听讲。
“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罕娜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溜了号的眼睛。 [4] [②老师能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这双溜了号的眼睛”,说明了什么 ]
[5] 达丽玛站起来,她怎么能听到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 她脸羞得红红的,低下了头。[③“羞得红红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什么 ]
“放学后你留下来,到办公室,我为你补这堂课。” [6] [④乌罕娜老师的话反映了什么 ]
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7] [⑤“竭力忍住”说明了什么 ]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 ] [8]
段导读:达丽玛感到很委屈,特别渴望马上回到草原上。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小达丽玛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老师要她放学后留下来补课。
孩子们活蹦乱跳地背上书包回家了,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 [9] [⑦“低着头”说明了什么 ]老师们都下班了,只有乌罕娜一人留下,她让达丽玛坐在自己对面,就像是对着四十二位学生,又开始讲起了课。[⑧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 [10]
段导读:乌罕娜老师用休息时间为达丽玛补课。
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
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⑨“嗓子沙哑、嘴唇发干”说明了什么 ] [11]
她望着老师善良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了心里…… [12] [⑩一个“印”字写出了什么 ]
段导读:达丽玛被老师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了,专心听老师补课。
补课完毕,她才看到窗外正飘洒着细细的雨丝。
“老师,下雨了 ”
“你没听见远处的雷声吗 ”
达丽玛摇摇头说:“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 [13] [“只听见”说明了什么 ]
乌罕娜忘记了疲劳,抑(yì)制住心中的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得很好,我放心了……” [14] [句中的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
段导读:达丽玛认真的学习态度让乌罕娜老师十分激动和 [15] 兴奋。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达丽玛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认真听讲。
二十一岁的老师解开蒙(měnɡ)古袍衣襟,把十岁的孩子搂在身旁,在绵绵春雨中,送孩子回家。 [16] [“解开、搂”这些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段导读:老师解开衣襟,搂住达丽玛,送她回家。
“老师,您的伞呢 ” [17]
“前些天,被一个外地的兽医借走了。”
“您一会儿回家,衣服要湿透了……”
“这雨不大……”[对话描写表现了什么 ]
乌罕娜把达丽玛送到家门前,扭身走了。达丽玛摸着自己干干的衣服,望着老师细雨中朦胧的背影。[“干干的衣服”说明什么 ]她没答理跑来讨好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没答理、没去看、不理睬”写出了什么 ]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到老师的身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一直望到”说明了什么 ] [18]
段导读:达丽玛没理睬她的宠物,一直望着细雨中老师的背影。
第三部分(第15~20自然段):乌罕娜老师冒雨送达丽玛回家。
[19] 绵绵春雨一直下着。第二天早晨,乌罕娜推开家门,只见达丽玛正高高举着一把鲜红的雨伞,站在绿茸茸的草地上等待着她。[“举着、站在、等待”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看见老师出来了,达丽玛的笑脸像绽(zhàn)开的花朵。 [20]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第二天早上,达丽玛带着雨伞等乌罕娜老师一起去学校。
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 [21] [怎样理解这句话 ]
段导读:结尾点题,点出春天的雨点儿的意义。
第四部分(第21、22自然段):第二天早上,虽然雨还在下着,但达丽玛早早地来到老师的门前,等着和老师一起去上学。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认读、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古诗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师生齐诵杜甫的《春夜喜雨》,感受春雨的美好。
2.揭示课文题目:春天的雨点。
古往今来,赞美春雨、春天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如何赞美春雨的呢
二 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喜欢的符号标画出生字。
(3)标画出自然段。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纠正。
竭:这个字读“jié”,不读“jí”。
偏:这个字读“piān”,不能读成“biān”。
调:多音字。在“调皮”一词中读“tiáo”,还有一个音读“diào”。
蒙:多音字。在本文“绿蒙蒙”一词中读“méng”。在“蒙古”一词中读“měng”。在“蒙人”一词中读“mēng”。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溜号 忍住 嗓子 沙哑 扭动 理睬 印证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4)理解词语。
溜号:溜走。
竭力:尽力。
抑制:压下去,控制。
朦胧:不清楚,模糊。
蓬勃:繁荣,旺盛。
萌发:开始发生。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课文主要写了谁 (乌罕娜和达丽玛)
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发现 补课 护送)
三 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2.汇报。
全文共2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乌罕娜老师叫达丽玛放学后到办公室补课。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乌罕娜老师认真给达丽玛补课。
第三部分(第15~20自然段):乌罕娜老师冒雨送达丽玛回家,达丽玛很感动。
第四部分(第21、22自然段):第二天早上,达丽玛举着伞接老师。
四 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忍、睬”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忍:上下结构。“心”字上边一把刀,流了一滴血,不要忘记写点。
睬:左右结构。右部是“采”,不要写成“釆”。
春天的雨点
乌罕娜 发现 补课 护送
达丽玛 溜号 专心 感激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语段,画出文中的重点词汇,讨论、想象来感受“春天的雨点”所蕴涵的多层含义。
比如:学习老师送孩子回家的部分时,抓住“解、搂、送”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让学生用心去想象老师将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裹在袍中,在春雨中相依而行的场景,体会达丽玛感受到的温暖和当时她激动的心情,进而感受老师的关爱。在抓住“搂”这个动词体会的时候,可联系刚学过的《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进行教学,文中“奶奶把冬冬一把揽在怀里,紧紧地搂着”,让学生理解到奶奶把冬冬搂在怀里表达的是奶奶对冬冬的疼爱,乌罕娜老师把达丽玛搂在怀里也是一种爱,而且这种爱是对一个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的,从而进一步体会乌罕娜老师的爱。体会“扭身走了”这一动作时引导学生感受到乌罕娜老师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应该的,不需要他人的感谢。
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来回忆、复述二十一岁的乌罕娜老师和十岁的达丽玛之间发生在春天的“温暖人心”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
yǎ(沙 哑) rěn
zhù(忍 住) lǐ
cǎi(理 睬)
sǎng
zi(嗓 子) niǔ
shāng(扭 伤) yìn
shuā(印 刷)
2.给多音字组词。
蒙 调
3.一字组多词。
溜(溜号)(溜走)
劳(劳动)(辛劳)
号(吹号)(符号)
雨(雨水)(雨点儿)
4.从课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写在下面。
圆溜溜 绿蒙蒙 绿茸茸
1.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画出最能表现乌罕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体会老师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
3.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录音、课件或投影。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天的雨点》。(齐读课文题目)
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乌罕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
(板书:上课时 补课时 回家时)
二 分段学习,加深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1)听录音,用直线画出乌罕娜老师上课的句子。
(2)反馈。
①达丽玛坐在教室里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看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
a.画出写达丽玛溜了号的重点词。(游荡)“游荡”是什么意思 (闲游;闲逛)
b.达丽玛人坐在教室里,心却游荡到大草原上了。这前后不同的两部分内容,作者用了什么词连接 (但是)强调的是哪部分 (后一部分)
c.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乌罕娜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溜了号的眼睛。
a.齐读。
b.“溜了号”是什么意思 (板书:溜号)
c.从哪里看出达丽玛听课溜了号 (用线画出)
③面对如画的草原春景,达丽玛陶醉了。这时,乌罕娜老师却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她。“发现”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发现)
朗读这句话。
④于是乌罕娜老师决定给达丽玛补课。书上是怎么写的 (板书:决定补课)
这句话怎么读
(3)出示描写达丽玛当时表现的句子。
交流反馈:
①“竭力”是什么意思 “竭力忍住”说明了什么
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板书:知错后悔)
②齐读写达丽玛的两句话。
(4)看板书小结后,齐读第一部分。
(5)小结学法。
①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乌罕娜老师和达丽玛的重点语句。想一想,你从这些重点词句中读懂了什么
②体会人物当时的想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二部分。
(1)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第二部分。(同桌可讨论)
(2)反馈交流。
①写乌罕娜老师的语句。
她(乌罕娜)让达丽玛坐在自己对面,就像是对着四十二位学生,又开始讲起了课。
a.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b.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②写达丽玛的语句。
她望着老师善良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a.
“发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她为什么要发誓
b.达丽玛做到专心听讲了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找重点词句,说说理解或体会)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了心里。”(理解“印”)
比较:
“达丽玛补课完毕才看到窗外正飘洒着细细的雨丝。”
“补课完毕,她才看到窗外正飘洒着细细的雨丝。”
(第二句强调“补课完毕”。)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
从这些重点词句中,我们看到了达丽玛听课是多么专心。
板书:专心
③推想乌罕娜老师的心理活动并体会她关爱学生的品质。
a.乌罕娜老师看到达丽玛学习变得这么专心,心里会怎么想
b.于是她忘记了一切疲劳,从哪里可以看出乌罕娜老师已经疲劳了
c.指名读乌罕娜老师说的话。
d.乌罕娜老师的话中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哦,达丽玛……”(因激动而说话断断续续)
“你会学得很好,我放心了……”(更激动了,声音断断续续)
e.乌罕娜老师为什么这么激动
板书:放心
f.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乌罕娜老师和达丽玛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三、四部分。
(1)乌罕娜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 自己学习第三、四部分。
(2)交流中引导理解句子:
①达丽玛摸着自己干干的衣服,望着老师细雨中朦胧的背影。
②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
a.两个“春天的雨点儿”有什么不同
b.小结: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罕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也进步、成长起来。
三 总结全文
1.你想对乌罕娜老师和达丽玛说些什么
2.你准备怎样回报你的老师
春天的雨点
上课时 乌罕娜
发现
决定补课 达丽玛
溜号
知错后悔
补课时 放心 专心
回家时 遮雨 送雨伞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以情引学,学后品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
1.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解决。先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描写达丽玛上课走神的句子,勾画品读,进行交流,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思,最终解决问题。
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到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以及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3.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线索串联整堂课的教学。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通过点拨,使学生懂得前后两个“春天的雨点”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进而理解课文题目的双重含义:它既指大自然里的雨点儿,同时又用来比喻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仿佛”写一句话。
望着墙上挂着的小学毕业照,已过而立之年的徐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3.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 ”。
(1)“春天的雨点”的含义是:
①春天的雨点儿,给草原带来了生机。
( )
②春天雨下得小。
( )
③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春雨一样,使学生在思想上发生了变化。
( )
(2)“达丽玛坐在教室里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看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的是不让老师发现她在开小差。
( )
1.
顽皮学生用行动回报老师的关爱
“老师,这个给你吃!”黄欢到音乐教师常荣的办公室,把几个苹果塞在她手里,做了个鬼脸儿,跑了。
黄欢是个顽皮的孩子,平时没少让常老师操心。但最近,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成了师生眼中的好学生。大家都很纳闷儿,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是常老师感化了他。
不久前,学校召开优秀教师报告会,黄欢第一次知道爱笑的常老师还藏着这么多“秘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5年前,还在读书的常荣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母亲因白血病去世,留下几万元的债务;父亲遭遇车祸,卧床不起;在外打工、身体本来虚弱的姐姐承受不住这些突如其来的重创,患上怪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最小的弟弟也为生计漂泊他乡。
残酷的生活没有把常荣击倒。2001年,常荣中专毕业,成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课堂上的她充满活力,把快乐和笑声留给学生。她带领学生编排的节目多次在市、区获奖。
黄欢记得,报告会上,常老师说得最多的还是学生。“农村孩子见识少,我必须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一些乐趣。如何让课堂更丰富多彩,成为我每天的‘课题’。”
常荣的办公桌上,有很多上课用的“道具”。旧饮料瓶,装上沙子,摇一摇,发出“嗒——嗒——”的声响,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发掘这些农村孩子的音乐天分,培养他们的兴趣,是我的责任。我的学生黄欢,很有表演天分。在农村,像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培养,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种天分就会被埋没。”
黄欢听到这里,想起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调皮,心里一阵羞愧,眼泪顿时簌簌而下。他决定,用行动回报老师的关爱。
2.优秀教师殷雪梅
2005年3月31日中午,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在学生队伍过马路时,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危急中,52岁的女教师殷雪梅毅然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6名学生推到路边,而自己却被车子撞飞到25米外……学生们得救了,但殷雪梅却永远地走了。
追悼会那天,不到20万人口的金坛城区,有10万人前来为她送行。相识的,不相识的,都为她感天动地的爱心而热泪滚滚……
殷雪梅是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用爱心教书育人,以真情关爱学生,更在危急关头用生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她对学生的爱,有些父母也难以做到。”
殷雪梅爱学生,这在城南小学是出了名的。她一直像妈妈一样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途中,遇到自己班上的学生,她总要抱起一个放在后座上推着走。有个叫刘浩的学生,家里盖房子,没人给他送午饭,殷雪梅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吃了一个多月,不收一分钱。同事说,那段日子,殷老师上班时经常谈起小刘浩,说那孩子的胃口真好,吃得很香,那神态,完全像一位慈母在说自己的孩子。殷雪梅曾给儿子买了一件很漂亮的夹克衫,儿子非常喜欢,有一次想穿却怎么也找不到,一问才知道妈妈把它送给了班上一个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
在殷雪梅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差学生”“坏孩子”。她经常对同事说:“我们做老师的,可以有‘近视眼’‘远视眼’,但绝不应该有‘歧视眼’!”1999年秋季开学第一天,有个智障学生看到殷老师向他走来,竟捡起砖块要砸过去。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常常把他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嘘寒问暖。
如果不是那次英雄的举动,殷雪梅可能要在小学老师的岗位上干一辈子。同事孙老师记得殷雪梅生前说过一句话:“教师这份职业的确很苦,报酬也少,但是我无怨无悔。”
^1
知识点详解
^2
^3
①表明达丽玛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心早已飞向了草原,说明达丽玛上课时不专心。
^4
②说明乌罕娜老师非常细心,讲课时留心观察学生们的听课情况。
^5
③描述了达丽玛的神态和动作,说明她为自己“溜号”而感到惭愧。
^6
④乌罕娜老师的话简短有力,反映了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7
⑤说明达丽玛感到十分委屈。
^8
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达丽玛比作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表现了她想走出教室,回到草原的急切心情。
^9
⑦说明达丽玛觉得很难为情,也很不情愿,心情十分沮丧。
^10
⑧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乌罕娜的良苦用心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11
⑨说明乌罕娜老师已经十分疲倦了,为下文达丽玛决定认真听课埋下了伏笔。
^12
⑩写出了达丽玛听课态度非常认真。说明达丽玛确实专心听课了,外面的一切都没有对她产生影响。
^13
^14
说明乌罕娜老师为达丽玛的认真而激动不已。
^15
^16
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她怕学生被雨淋着,根本没考虑自己。
^17
表现了达丽玛对老师的关心和乌罕娜老师的无私精神。“干干的衣服”说明达丽玛在老师的保护下完全没有被雨淋到,从侧面表现了乌罕娜老师的无私。和课文第1自然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叭儿狗、小羊羔儿、小牛犊儿”这些本来是达丽玛时刻关心的小动物,现在她却根本不去理睬它们,进一步说明达丽玛被老师的行为深深感动,下决心好好学习。
^18
说明达丽玛一直沉浸在被老师关爱的感动中。
^19
写出了达丽玛感受到乌罕娜老师的爱后,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她对老师的爱。
^20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达丽玛的笑脸比作绽开的花朵,形象生动。
^21
“春天的雨点儿”指的是师生之间细腻、真挚的情谊。“蓬勃的生机”既指草原上植物的蓬勃生机,又指像达丽玛这样的孩子,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