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捞铁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捞铁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4 19: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智  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了解我国宋代的工程师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事迹,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多动脑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道理。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及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2.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3.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捞 铁 牛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 [2] [①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yū)泥里。 [3] [②“陷”字说明了什么 ]
   [4] 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 [③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写出了什么 ]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5] [④“议论纷纷”一词说明了什么 “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说明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一个和尚说他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qián)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6] [⑤从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中,可以看出什么 ]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7]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⑥“渐渐地、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写出了什么 ]船上的泥沙铲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 [8] 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⑦这段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
段导读:详细地描写了打捞铁牛的过程。
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一只大铁牛都拖了回来。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和尚指挥人们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 [9]
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点明这个和尚就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或自制课件。
一 突破重点,引发质疑
1.板书课文题目:捞铁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捞铁牛》。
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捞。)
东西掉到哪里会有“捞”这个动作呢 (水里。)
2.齐读课文题目。
3.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归纳:①谁捞铁牛 ②为什么捞铁牛 ③怎么捞的 ④结果怎样
4.小结: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课文吧!
二 自学生字、新词,扫清障碍
1.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用符号把生字在文中标画出来,再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3)标画自然段。
(4)思考以上问题,看看哪些能直接找到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字音。
拴:这个字读作“shuān”,不要读成“quán”。
捞:这个字读作“lāo”,不要读成“láo”。
(2)出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卡片,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拴住 性格 笨重 木料 搭桥 跨过 过程 洪水 陷入 怀丙 稳当 捞铁牛
(3)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重点是听字音及句间停顿。
(4)理解词语。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的浮桥不同之处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三 理清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解决问题。
谁捞铁牛 ——怀丙和尚捞铁牛。
捞的结果 ——捞上来了。
2.分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各是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中。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5自然段:和尚用同样的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6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3.划分段落。
全文共6个自然段,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一个和尚主动要求捞起铁牛。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四 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归纳交流。
捞:左右结构。“劳”字左边加“扌”,就是“捞”。
铁:左右结构。右部是“失”,不要写成“矢”。
性:左右结构。“生”字左边加“忄”,就是“性”。
料:左右结构。“斗”字左边加“米”,就是“料”。
搭:左右结构。注意与“塔”字区分开。
跨:左右结构。“夸”字左边加“?”,就是“跨”。
程:左右结构。“呈”字左边加“禾”,就是“程”。
笨:上下结构。注意下部是“本”,不要写成“木”,注意与“苯”区分开。
(学生一边汇报,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3.扩词练习。
  捞 铁 牛
            谁       怀丙
           △
            结果      捞上来
  上课伊始,可以先出示铁牛的资料,问:“铁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当学生说出“笨重”这个词后,继续追问:“这么笨重的铁牛是谁想办法捞出来的 ”接着出示怀丙和尚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教学时,抓住怀丙和尚说的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让学生谈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试着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胸有成竹的感觉。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先请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然后让学生观看课件,对照课文的有关语句,准确理解关于四项准备工作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如何给四项准备工作加上标题。如:潜水摸牛。接着出示“连一连”,让学生练习连线,理清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随后出示“填一填”,让学生练习填空。最后“比一比”,让学生和怀丙和尚比一比,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捞出铁牛。可以想象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会竞相发言:比如说用大象拉,比如说用拖船拖,比如说用巨大的热气球向上吊……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潜水(qiá qiǎn) 越绷越紧(běng bē)
拴住(shuā shān)
绳子(séng shé)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   笨重—(灵活)
减少—(增多)   普遍—(稀少)
4.给多音字组词。
重  没
5.选词填空。
    必需  必须
(1)老师让我们(必须)在明天上午八点之前赶到学校。
(2)每天上学前,妈妈都让我检查书包里的学习(必需)品是否带齐了。
    信念  信心
(3)从此,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我知道,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美好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课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怀丙和尚把铁牛捞出来了。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解决另外两个问题。
3.怀丙是一个怎样的和尚 谁能准确地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 (板书:出色的工程家)
二 学习课文,理解捞铁牛的方法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说说第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2)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人们议论纷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人们会议论些什么。(可运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3)出示幻灯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铁牛是怎样被送回来的 默读第二部分,看看每句话讲了什么。
(2)按顺序说一说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摸清位置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住铁牛
②这些准备工作的顺序能颠倒吗 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的。)
③请学生根据板书连起来说。
3.学习第三部分。
(1)开始捞铁牛了,和尚请水手们做了哪些事情 他们是怎样捞第一只铁牛的 按照学第二部分的方法学习第三部分。
(2)演示课件“捞铁牛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拖牛过程。
(板书:铲沙拔牛 划桨拖牛)
(3)默读第3自然段,质疑。
(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①两只很大的木船
②在船上装满泥沙
③铲去泥沙
④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5)引导学生读书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答案,写出自己的理解。
①两只很大的木船——船大,体积大,浮力也大。
②在船上装满泥沙——船体尽量下沉,船在水中占的体积大,铲去泥沙后,浮力就更大。
③铲去泥沙——船向上浮,靠着水的浮力,把笨重的铁牛拔起。
④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使两只船保持平衡。
(6)再看课件演示,印证答案。
(7)剩下的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同样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
(8)你能用扮演角色的方法把下面捞铁牛的过程叙述一下吗
学生叙述:
①假如我是怀丙,我就指挥       。
②假如我是当时的一名水手,我就       。
③假如我是当时岸上的一个百姓,我看到       。
4.学习第四部分。
课文为什么最后才说出和尚的名字,并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5.拓展。
(1)其实,我国历史上像怀丙这样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个故事呢 (比如:曹冲称象。)
(2)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
6.议论。
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其他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吗 要是在现在呢
  捞 铁 牛
出色的工程家
怀丙
准备    捞
  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课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文字简洁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意,在讨论中学会合作、探究。“八只铁牛是如此笨重!怀丙想出怎样的办法捞铁牛 ”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画出流程图。让学生抓住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通过逐句分析,边讨论边画出流程图。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甚至有可能激烈地争执,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阐释对课文的理解。“怀丙让人们一步一步干什么 ”“怀丙的准备工作有必要吗 ”“怀丙又是怎样指挥捞铁牛的 ”“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相互补充,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对课文的理解也逐渐到位,对怀丙的认识也演变为“模糊——清晰——佩服——深化——我有好办法”。随后再让各小组学生代表在小组汇报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这样一来,课文的理解就在自学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1.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
2.造句。
熟悉——才几天,我就和新同学熟悉了。
出色——每次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改成“把”字句:大水把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2)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一只大铁牛都拖了回来。
改成“被”字句:一只一只大铁牛都被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拖了回来。
4.根据课文内容,试着画出捞铁牛的流程图。
1.
人物介绍
怀丙和尚(生卒年不详),北宋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料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洨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铁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熔化铁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2.
曹冲称象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七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到达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有人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这头象的重量,询问属下,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走上来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到达记号的时候,这些东西的总重量差不多就等于大象的重量,称一下这些东西就能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3.
国王的王冠
有一次,国王要金匠给他做一顶金王冠,做王冠用的金子事先称过重量。王冠做好了,国王听说工匠在王冠中掺进了白银,偷走了一些金子。可是,称称王冠的重量,并没有少;从外表看,也看不出来。没有证据,就不能定金匠的罪。国王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判断这顶王冠有没有掺进白银,如果掺了,掺进去多少。
这天,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心里还想着王冠的问题。当他慢慢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他高兴得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阿基米德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竟然赤着身子,从澡堂跑回家里。
原来,阿基米德已经想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判断王冠是不是纯金做的。他把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了出来。他取出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了出来。他把两次溢出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来的水多。于是他断定王冠中掺了银子。然后,他又经过一番试验,算出了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工匠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弄不清楚,为什么阿基米德会知道他们的秘密。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
^3
  ②说明八只铁牛非常重,同时也说明捞铁牛不容易。
^4
  ③这是一个反问句,写出了铁牛的笨重和打捞的困难。
^5
  ④“议论纷纷”说明大家都没想出可以把铁牛捞上来的办法。“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说明和尚很有信心,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6
  ⑤可以看出和尚做事很有经验,先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再确定打捞方法。他对一切事情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已经成竹在胸。
^7
  ⑥这句话间接地写出了怀丙和尚打捞铁牛所使用的原理。“渐渐地、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写出了铁牛上浮的过程。
^8
  ⑦这几句话因果重叠,写清了铲沙拔铁牛的经过,写出了和尚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铁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