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智 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了解探险队员利用科学的方法使自己脱离危险的故事,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探险队员用冰取火成功需要哪些重要的条件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方法的原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用
冰
取
火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①首句交代了什么 ] [2] 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20摄(shè)氏(shì)度左右。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cì)给探险队员们。[②这句话主要写什么 ]
[3] 段导读:一个探险队在夏季来到了南极洲。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个探险队到达南极洲,此时正是南极洲的夏季。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抗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 [4] [③“变化无常、寒冷、风暴”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顽强”表现了什么 ]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5] [④“意想不到”一词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探险队员们到达一个孤岛上却发现打火器找不到了。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6] [⑤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写出了什么 ]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7] 段导读:探险队员们的处境十分危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探险队来到一个孤岛上时,找不到打火器,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 [8] [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⑧“惨白无力、茫茫”表现了什么 “久久地”说明了什么 ] [9]
段导读:一个年轻的队员在竭力想办法。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mó)挲(suō), [10] 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⑨“轻轻、不断、慢慢”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
段导读:详细写出了这个年轻队员做“冰透镜”的过程。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 [11] [⑩“举着、向着、让、射”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 [12] 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一分钟,两分钟……”“又过了一会儿”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
段导读: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
[13]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句中两次出现“这团红红的火”有什么含义 ]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欢呼,跳跃”写出了什么 ] [14]
段导读:这团火给探险队员们带来了喜悦和希望。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一个年轻的队员做了一个“冰透镜”,终于靠太阳光点燃了火,拯救了探险队。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和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设计悬念,揭示课文题目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
1.看,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没有温暖,只有周围茫茫的冰原。但是,你相信用冰也能取火吗 信不信由你,快来读读课文吧!
2.板书:用冰取火。
3.齐读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出声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生字,再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标画自然段。
(4)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三 自主识字,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带有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进行纠正。
策:这个字读“cè”,不能读“chè”。
几:这个字是多音字。在“几乎”一词中读“jī”。另一个音是“jǐ”,如“几个”。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指名读,正音。
顽强 暴风雨 测量 绝望 束手无策 线索 镜子
(1)小组“开火车”练读。
(2)快速抢读。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4.理解词语。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白昼:白天,从天亮到黑夜的一段时间。
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束手无策:手被捆住,无法应对。比喻没有办法。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四 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队员们用冰取火的过程 (第6、7自然段)
3.给文章划分段落。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探险队员们到达南极。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南极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遇到无法生火的困难。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一名年轻的队员用冰取火,这团火给队员们带来了生机。
五 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2.班内交流。
顽:左右结构。“页”字左边加“”,就是顽。
暴:上中下结构。下部是“”,不要写成“水”。
测:左右结构。“则”字左边加“氵”,就是“测”。
绝:左右结构。“色”字左边加“纟”,就是“绝”。
策:上下结构。“刺”字去掉“刂”,上边加“”,就是“策”。下部不要写成“束”。
索:上中下结构。下部是“糸”,不要写成“系”。
镜:左右结构。“竟”字左边加“钅”,就是“镜”,右部不要写成“竞”。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田字格中示范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自读感悟的环节中,让学生分别画出能够解决疑问的重点词语,通过小组合作来理解取火的方法,采用画图法更能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诸如描写南极气候恶劣、队员陷于绝望等的句子,达到师生、生生的互动。
其次,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在学生理解冰透镜取火的原理时,播放一段视频,将太阳光如何照射到冰透镜,又如何发生折射、聚焦,最后如何点燃,形成了动态的火的生成过程展现出来。另外,在体会南极的恶劣气候,同时也是在理解火的重要性的时候,可以播放南极风暴的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有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例如:在体会火的重要性时,可以渗透对排比句、反问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不需要给这些句式下定义,而是应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句子的外在形式,体会句子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1.看拼音,写汉字。
wán (顽)强 róu (柔)和 suǒ思(索) tòu (透)明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区欧(欧洲) 灰恢(恢复)
非韭(韭菜) 夭跃(跳跃)
3.补充词语。
(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
变化(无)(常) 惨白(无)(力)
4.给多音字组词。
几 强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中朝两国的人民情谊深厚。(④)
(2)对他的不幸,我深表同情。(⑤)
(3)河水只有三尺深。(①)
①深度 ②深奥 ③深刻
④(感情)深厚 ⑤很
(4)妈妈生病了。(④)
(5)这个西瓜是生的。(③)
(6)火给队员们带来了生的欢乐。(②)
(7)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②)
①生疏 ②具有生命力的;生存
③果实没有成熟 ④发生
(8)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②)
(9)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⑤)
(10)秋季运动会如期举行。(①)
(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
①发起 ②往上托;往上抬 ③推选
④提出 ⑤全
1.学习课文内容,认识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情感。
3.体会火的作用。
教学课件。
一 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同学们,火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原始社会,人们钻木取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又发明了很多燃料。人们利用火取暖、烧水、做饭。所以,要是没有火,一切将不堪设想。
二 分段学习,探究科学奥秘
1.过渡:有一个探险队在南极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探险队员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2)没有火意味着什么
学生甲:意味着不能工作。
学生乙:意味着不能生活。
学生丙:意味着生命受到威胁。
小结:没有火,就没有一切,何况在这冰天雪地、天气变化无常的南极。
(3)探险队员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甲:队员们此时很无奈。
学生乙:队员们此时情绪很低落,不知该怎么办。
书中也用到了两个词,请你读出来。(“一筹莫展、绝望”)
体会“一筹莫展”和“绝望”的意思。
带着这种感情把第二部分读一读。
2.学习第三部分。
(1)在这种情况下,是谁想出了办法 (一个年轻的队员。)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用冰取火。)
(2)在你没有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认为这个办法可以实现吗 运用这个办法的人使用了一个什么科学原理
(3)指名读第三部分。其他同学用笔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取、刮、摩挲、举”)
(4)自己读读第三部分,用冰取火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太阳光——热源
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冰透镜”——聚光镜
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可燃物
(5)看课件演示用冰取火的过程。
(6)老师延伸:在炎热的夏天,有些同学拿着放大镜把阳光聚集在干枯的树叶上,不久树叶也会被点燃的。这便是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热源、聚光镜、可燃物。
(7)探险队员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甲:他们很高兴,欢呼雀跃。
学生乙:他们像欢庆重大节日一样高兴。
(8)你们还能从书中哪些地方看出他们高兴 (引导学生注意“!”的用法)
(9)请你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把第三部分读一读。
3.体会火的作用。
火能使人失去生命,也能使人重生。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说说火的作用。
4.小结: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甲:要从小学好科学知识。
学生乙:遇事要冷静,不慌张。
用
冰
取
火欢呼跳跃
没有火一筹莫展、绝望
1.从题目入手,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至关重要。导入新课时,应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看南极的图片资料,介绍南极的气候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南极环境的恶劣。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 揭示题目并质疑:冰遇到火就化了,怎么能取火 怎样用冰取火
2.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冰取火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寻找取火原因。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现在自己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寒风向你扑来,你忍受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冰原上,而偏偏这个时候,打火器却找不到了,现在,没有了火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办法 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分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
(3)怎样用冰取火 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合作,明确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并结合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了解队员的做法和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体会队员们内心的变化情况。取火原理又是一个教学难点,可利用课件演示,再加上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3.拓展迁移。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或你周围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样运用智慧克服困难的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培养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的精神。
1.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团)火 一(缕)烟 一(块)冰
一(双)手 一(件)事 一(座)岛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照样子,造句。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1.
小资料
冰透镜是指用冰做成的凸透镜。关于冰透镜,早在我国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冰遇阳光会融化,冰透镜对着太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根据《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试验,完全证实冰透镜可以取火。他在《镜镜冷痴》中写道: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冰面上旋转,可制成光滑的冰透镜,利用它聚集日光,可将纸点燃。
应用:李双江于2006年6月21日中午12时在哈尔滨松花江北侧的太阳岛上手持取火棒,对准用松花江冰块制成的冰透镜的焦点,成功采集了第四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
2.
高斯的故事
高斯是德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一天,有个人想考考他,出了道题给高斯:一个瓶子里用棉线吊着一个银币,要不打开瓶盖弄断棉线,让银币落下来。你能办到吗 高斯一看呆若木鸡,太阳照着高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汗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他苦思冥想,还是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这时,人群中一位老先生走了过来对高斯说:“你一定能行的!”高斯眼睛一亮,望着老人说:“我有办法了!”高斯借来老先生的老花镜,摆好角度,调整镜片跟瓶子的距离,让太阳光透过镜片会聚在玻璃瓶中的棉线上。不一会儿棉线烧着了,“当啷”一声,银币落到了瓶底,人们都鼓起掌来。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开篇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地点。
^3
②写南极洲夏季的两个特点:一是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二是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这两个特点对下面故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
③“变化无常、寒冷、风暴”写出了南极气候环境的恶劣,“顽强”表现了探险队员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为下文描写队员们遇到困难没有绝望,而是勇敢战胜它们作了铺垫。
^5
④说明这是一件意外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对探险队员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6
⑤这是一个排比句,写出了火在南极的重要性:离开了火,人们根本无法生存。
^7
⑥点明了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人们束手无策。
^8
⑦用问句的形式增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
⑧“惨白无力、茫茫”烘托了凄凉的气氛;“久久地”说明思考的时间很长,为下文想出办法埋下了伏笔。
^10
⑨写出了年轻队员做“冰透镜”的整个过程缓慢而用心。
^11
⑩写出了年轻队员取火的过程。
^12
不可以,因为这些词语正是队员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的心理写照。
^13
这团火对于探险队员们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正是这团火给探险队员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14
“欢呼,跳跃”表现了探险队员们通过自己的智慧战胜困难,死里逃生后兴奋、激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