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3 15:03: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感悟盛唐雄风的深刻内涵。
【自主学习】
一、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______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________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
2、纳谏:唐太宗虚心纳谏,并能_________。他鼓励臣下直言,______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_________。
3、用人:他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贞观新政
1、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措施(新政内容):
(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____制。三省中,________替皇帝起草政令,________负责审核,最后交由_________执行。_______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_______________,规定_____________的方式代替服役,使__________逐渐松弛。
(3)法律上:唐朝在_____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

(4)文化上: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唐朝科举分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国力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魏征
唐太宗
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材料二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3.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思考科举制度的影响?
【当堂达标】
1.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姚崇
C.杜如晦、宋璟
D.姚崇、宋璟
2.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爱民如子
B.树立权威
C.隋亡之鉴
D.有自知之明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4.下列与唐太宗有关的内容是(

①皇帝要勤于政事②大臣要廉洁奉公
③政府要轻徭薄赋④开创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密
6.如果请你研究科举制实行的积极作用,下面的资料可以选用的有(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科举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转变为(

A.以推荐为主
B.以考察为主
C.以考试为主
D.以聘任为主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巩固检测
1.A
2.C
3.D
4.A
5.A
6.D
7.C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