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一篇 生命科学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一、人体的消化
考点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a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
结构功能:消化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
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口腔→__→食道→__→
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肠腺咽胃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
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糖类(主要是淀粉)――――→______消化唾液、胰液、肠液蛋白质―――――→各种______胃液、胰液、肠液脂肪―――――→甘油和_______胆汁、胰液、肠液消化消化水
无机盐
维生素――→吸收到循环
系统小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考点2 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a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口腔胆囊胃液考点3 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和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效性蛋白质催化剂活细胞专一性温度pH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1.(2016·金华)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B2.(2016·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C二、人体的呼吸
考点4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a
1.呼吸的全过程2.气体运输
氧是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氧合血红蛋白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放出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有机物能量3.(2016·金华)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A4.(2015·湘潭模拟)春节期间,由于烟花爆竹的燃放,全国多地PM2.5严重超标。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大气中的这些颗粒主要通过人体的哪个器官进入血液 ( )
A.皮肤 B.口腔 C.肺 D.小肠C高频点1 探究消化酶的作用
★例1 (2016·金华)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
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
。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37℃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2015·丽水模拟)甲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甲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甲中可以知道淀粉酶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活性逐渐
升高
C.从乙中无法知道脱氢酶C活性最强时的温度
D.从乙中可以知道脱氢酶B的活性比脱氢酶C的活性强C高频点2 肺泡内气体交换
★例2 (2016·沧州)如图为肺泡内
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
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B ★2.(2015·泰州)如图表示人体
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的C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例3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C【提醒】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4 (2016·滨州)众所周知,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增加
④氮气含量减少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C
★例5 (2016·湖州)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香燃烧得更旺。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请回答: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过氧化氢本酶(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
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 (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小芳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6·衡阳)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营养师建议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食品,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这些食品中富含 (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C2.(2016·日照)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
A.多吃绿色食品可减少污染物的摄入
B.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每天喝一杯牛奶可获取蛋白质和钙
D.多吃高能量食品可促进身体快速发育D3.(2016·聊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糖类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
B.蛋白质是身体构建与修复的重要原料
C.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D.维生素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D4.(2016·连云港)如图是人体
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
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
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C第4题图5.(2016·娄底)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甲表示哪种营养物质 ( )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维生素B第5题图★6.(2016·安庆)如图表示人体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肺动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B.肺静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C.肺动脉中血液血糖较高
D.肺静脉中血液血糖较低B第6题图7.(2016·丽水)近两年,酵素具有的各种神奇功效成了热门话题。酵素在科学上称作酶,它是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XX瘦身果蔬粉部分说明书如下:
(1)“40℃以下温水冲饮”是因为酶(酵素)的活性受
的影响;
(2)产品的功效真实吗?请结合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度产品名称:XX瘦身果蔬粉
产品成分:多种酵素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袋,40℃以下温水冲饮
产品功效:能直接分解人体多余脂肪,具有减肥瘦身
功效【答案】不真实。酵素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催化功能,因此,口服该产品不能直接分解人体脂肪,没有减肥瘦身功效。8.(2015·湖州)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
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
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
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
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第8题图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液滴数温度 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______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的催化作用受到____影响。
(4)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液滴数酶葡萄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