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同步习题
一、基础题
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过(piǎo) 荡舟(dàng) 驶来(shǐ)
B.泰然(tài) 莫测(mè) 耳畔(pàn)
C.祝祷(dǎo) 温馨(xīn) 陶冶(yě)
D.琐屑(xiāo) 黯然(àn) 永恒(hé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 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下列划线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4、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www-2-1-cnjy-com
5.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
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6、短文修改。(4分)
①现在开过来的是08式武警装甲车方队,②该大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雪豹突击队”,③由武警北京总队特战大队编成。④武警特战部队作为国家处突、反恐、维稳的突击力量,⑤出色地完成了处置突发性事件、打击重大暴力犯罪和重大活动安全警卫。⑥赢得了广泛赞誉。
(1)第( )句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在语序上有毛病,修改的方法是:将第( )句移至__________。
7、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
回家
龙应台
1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①。红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我们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21·世纪*教育网
2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3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4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5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6弟弟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7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陪她在乡下②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21*cnjy*com
9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10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来源:21cnj*y.co*m】
11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出处:21教育名师】
12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13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14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15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21*cnjy*com
17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注释] ①乡:指浙江淳安。②乡下:指台湾大武山一带。
(选自《目送》,有删减)
8、本文以“回家”为题,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这个题目进行简要分析。
9、文中的主人公是母亲,根据种种细节,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0、文中多处语言表述深沉蕴藉,富有内涵。结合全文意思,请分析结尾处划线句子“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的含义。
《家》同步习题答案
一、1.C
解析:A中的“漂”读音为“piāo”,B中的“莫”读音为“mò”,D中的“屑”读音为“xiè”
2、C
解析: A“就地取才”“才”应为“材”B“迟疑不绝”“绝”应为“决”D“两全齐美”“齐“应为“其”
3?、B
解析: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a?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c?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常用于褒义。d?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C
解析:a问号改为逗号;b顿号改为逗号;d去掉引文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5.C
解析:比喻必须是打比方,而本体和喻体之间不能是同一类型的事物。
6、 (1) ⑤在“警卫”后加“的任务” (2) ③ 第②句之前
7、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古诗词都可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21教育网
解析:必须有思乡之情蕴含其中。
8、从结构上看,“回家”是串联全文的线索 :送母亲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这一过程中生发。(2)从内容上看,“回家”语带双关:一方面,它既是母亲多次表达的心愿,也是儿女送母还家的真实行为;另一方面,在抽象的哲学层面上,“回家”也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共性的心理。21cnjy.com
解析:从内容上分析,要看题目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思考这个题目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本文题目“回家”本义就是回到自己的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家,这一点在文章中有体现,母亲一直要回家,儿女也确实踏上了送母亲回家的路。这也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深层含义,母亲要回的是一段时光,而不是客观的一个地点,抽象到哲学层面,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这里是用了双关的手法。从结构上分析文章题目的作用,一般要思考,题目是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那么这两点在本文的题目是都有所体现。21·cn·jy·com
9、(1)罹患老年痴呆症,儿女孝顺体贴;(2)无时无刻不在焦虑着要“回家”;(3)曾经有过美好时光,为家庭付出。www.21-cn-jy.com
解析: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是先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找出文中的种种细节,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本文的细节描写比较多,例如“三个兄弟……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妈妈回乡”“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等可以看出儿女们都非常的体贴孝顺;母亲反复说“不认得”、“要回家”可以知道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但一直焦虑着要回家;“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拿印章来”一段细节描写展现了一段过去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写出母亲为家庭的付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2·1·c·n·j·y
10、(1)母亲被时间之流带至她当下的现实:时间的这种“带领”自生命之初就已开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母亲急于要回的“家”并不存在于空间中,而是以记忆的方式存在于“时间”里。因为时间不可逆,所以她的“家”是无法在现实中真正返回的。(3)这既是母亲的悲哀,也是人类共同的悲凉之处。2-1-c-n-j-y
解析:分析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本文题目“回家”,母亲一直要求回家,但作者告诉我们,母亲所说的回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而是一段时光”,时间不会倒流,人从一出生就被时间拖着前行无法、永远也不可能后退,这个“家”母亲是不可能回去的,不仅母亲如此,整个人类都是如此,这是一种无法破解的悲哀。【版权所有:21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