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07 09:47:00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作品背景:
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xīn
hén


shǔ
读准下列字音:
自 学 课 文
1、在视听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建议大声朗读。
2、在通读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疏通文章内容,
建议小组互助。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建议独自完成。
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
读出感情。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看谁说得对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的字词:
有仙则名 ( )
苔痕上阶绿 ( )
惟吾德馨 ( )
无案牍之劳形 ( )
何陋之有 ( · )
动词,出名
动词,长到,蔓到
这里指品德高尚
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
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看谁分得准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路 范围 主 要 内 容
以山水类比引出对象陋室
描写对象陋室的特点,主人
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8—9句 总结全文陋室不陋
1—3句
4—7句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品读研讨
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
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
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
主人德馨高并且生活情趣高雅。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安贫乐道,超凡脱俗。
托物言志。
陋 室
超凡脱俗
安贫乐道
托 物
言 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客观事物,寄托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名句欣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试想那青苔也了解诗人的心境,一点一点地,一阶一阶地慢慢爬上那斑驳的石阶;那草色也受了青苔的感染,它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想倾听鸿儒大家的高谈阔论。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